基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慧
摘要:高等财经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借鉴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理论,提出了高等财经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以期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道德思维 约翰•威尔逊
近年来受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影响,社会上所有主体(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作出任何决策时,大多是从“收益最大化”出发,拜金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加上社会道德教育的弱化,传统的道德约束力量在社会运行中逐渐失去功能。表现在会计领域,最突出的是会计人员价值观念发生偏差,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主动或被动参与造假,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可控手段是开展有力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的正确引导,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关注,更需要学校的努力与配合。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输送渠道,绝大多数的高等财经院校将“厚德”、“诚信”、“实事求是”等词语作为校训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将这些词语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是高等财经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会计学生道德的作用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多年以来主要以Lawrence Kohlberg的研究为基础,他将道德思维模型划分为认识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出现动机、产生行为四个阶段。而对道德思维进行衡量则主要基于James Rest开发的界定问题测试 (DIT)模型,DIT提供了许多道德困境的情景,要求被试者对困境中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解决道德困境,然后对这些排序评分,以评定被试者的道德推理能力(MRA)。会计学的研究者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英格兰等国使用了DIT从整体上评估学生、会计师等的MRA,有些研究者还利用这个模型通过实地实验验证了在会计教学中讲授伦理学对提高其MRA的作用。Jeffery(1993)对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结论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道德推理得分,同样,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会计学专业学生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推理评分; Armstrong(1993)测试了给高年级会计学学生在选修课程中独立开设“伦理与职业作风”课程的效果,结果表明,参加“伦理与职业作风”课程的学生在伦理发展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Mintz(1995)认为通过学习道德理论会计师可以抵抗诱惑,从而提高道德水平。Christine E Ear leygn和Patrick Tkelly(2004)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推理能力。以上这些实证研究成果表明,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推理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高等财经院校可通过开展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实践者们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呼吁增加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道德指导。Cohen和Pant(1989)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没有达到实践者的初始期望,但对会计师的道德指导增加了很多。许多组织如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未来结构、内容和范围委员会(1986)、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1987)、美国商业学院联合会(1988)都建议把道德教育课程加入到会计教学中。Langenderfer和Rockness(1989)对道德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多会计课堂上的道德教学均遵循“教授法规”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似乎制约着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道德冲突以及处理会计职业中的不确定性能力的培养。Gaa和Throne(2004)的实验发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依次经过以下训练:职业道德准则的课堂精细训练→学习明茨伯格的道德决策模型→讨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视频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相关的职业道德案例,然后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困境的测试,这些训练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在我国,专家学者们都建议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入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 王立彦(2005)提出了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陈汉文(2005)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注重道德观的灌输、注重将“软”内容讲“硬”、知识点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 刘霄仑(2005)提出,应该在充分阅读大量资料和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和情境练习; 董丽英建议,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现场感受法、系统讲授法、跟踪指导、模拟实验教学法等。这些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会计道德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置未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本文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5所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的职业道德课程为样本,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等财经院校目前未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有的虽开设有伦理学课程,但一般是选修课;虽然思想品(道)德修养课程是必修课,但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面对会计行业所特有道德问题,一般的品德修养属公德方面的内容,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在基础会计学和审计学里也有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但在技术处理日趋复杂、总课时却日趋削减的情况下这一部分一般都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目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等财经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被放到应有的地位。
(二)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同程度不高陈祺等(2005)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学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类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同程度都是很低的,在所调查的11门课程中,专科和本科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最低,都是排在第11位,研究生略好,但认同程度与其他课程相比也是很低的。强锦、郭桂花(2009)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1门课程中,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同程度排在第8位。可见,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而轻视了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教育需要多门学科共同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要求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有少量的教师有社会兼职但又少有时间来研究理论。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讲解问题不够透彻,案例教学不够生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观念云南财经大学的李青老师曾经就“如果你公司负责人要求你做假账,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对500名会计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这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准会计,将来一旦具备一定的条件,68%的人可能会参与做假。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里,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危机”。如果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培养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将会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内心深处却无法构筑道德的防线,从而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碰到道德两难的困境时,就不能从道德思维出发做出判断。
三、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思想概述
(一)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威尔逊认为,必须把“道德思维”列入课程表,使学生很容易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并要保证不受其它学科的侵扰。这种课程可以为道德问题提供正确与否的答案。他认为,道德教育既需要利用“实际生活”环境的实践,又需要利用更“学术的”或“抽象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超越它们并普遍地提高其情感意识水平。
(二)理性道德教育观点威尔逊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理性道德思维的过程,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逐步脱离错误思维,发展正确思维。提出以理性为道德教育的权威,反对灌输的道德教育方法。认为灌输的道德教育方法重在传授具体规范,往往依靠因果刺激而不是激发理性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定信念,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条,必然都是教条主义的。威尔逊认为应给予学生必要的途径以发展和评价他们自己的道德准则,道德教育要使学生通过明晰正确的判断推理获得理性知识,培养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技能。
(三)直接道德教学观点“直接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并把各种道德要素品质直接呈现给学生,向学生解释做出理智道德决定的逻辑基础,让其解决道德问题。教师应具有作为理性权威的地位,在向学生提供证据的同时还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区别各项教学证据的“优”、“劣”,指导学生从证据推出结论。
(四)讨论教学法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威尔逊认为讨论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道德教育的过程,自主、热情地解决道德问题;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让学生了解并遵守一定的规则,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讨论的意义,讨论的参与者一律平等,重视讨论的进程要从具体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有情绪色彩到中性再到抽象,使答案明确并为多数人所乐于接受。
(五)提倡建立“家庭模式”,将家庭教育引入学校 威尔逊提出,学校应通过适当的“社会性安排”为学生的道德学习提供最佳的环境。即将家庭的形式引入教育的安排,在人数、场所、活动安排、角色的设定等方面进行制度性和情境性的安排。运用这一教育方法,开展合作活动,设立多样化的成功标准,使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力,负有一定的责任,给予学生以“保护”他人和弱小动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家庭”中,教师(往往扮演“家长”角色)通过精心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释放精力,避免因精力过剩而产生不良行为。威尔逊的道德教育思想坚持不将道德原则直接塞给学生,不用权威的影响向学生灌输道德,这些对于道德教育的独到见解,对高等财经院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亦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四、我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商业道德的重要一环(Zeff,1989)。通过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明确表述会计职业应有的价值观,开发、导引和培养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避免了价值导向的狭隘,也降低了会计标准的实施成本。会计职业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专业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如在入学之初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将德育寓于各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当中等。现代高等财经院校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发展学生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道德推理能力为目标。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和自觉自愿履行的行为。
(二)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高等财经院校应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并列,并应将其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此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学完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此时学生对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具备了利用已有会计知识解决道德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职业道德课程与以前学过的伦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可浓缩伦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基础人文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在对会计道德困境的解决中具体应用这些知识。但该门课程不应被“孤立”起来,即还应当将该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当中,不论是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都应当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加大教育者道德培训力度教师是学生的道德学习榜样和道德成长引导者,为了保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有哲学的道德思维能力,又要有教育的技能。所以,高等财经院校必须对这些任课教师进行道德培训。可借鉴美国某些商学院的做法,安排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者参加美国会计学会职业作风和伦理委员会组织的研讨会,并在那里接受授课方面的培训。我国的高等财经院校也应积极推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讨会的定期召开,开发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料,并要由相关部门组织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者进行哲学道德思维和教育技能的培训。
(四)运用直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理性道德思维教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真正认识到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满足其内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直接告诉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目的是使其成为具有职业道德的会计从业人员;并要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向学生解释做出理智的道德决定的逻辑基础,再给出会计职业界的一系列道德困境案例,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作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断。威尔逊认为,对教师来讲,仅仅提供证据和一味的放任是不够的,必须帮助学生区分哪些是好的、哪些证据是不好的,而且要指导学生从各种证据、主题、论点中引申出一般性的结论。因此,教师应作为理性的权威向学生示范如何从证据推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理性道德思维,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逐渐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五)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案例可以使学生对职业道德问题较为敏感,增强其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因此,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道德困境的案例教学,可先由教师提供一些经典案例,也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会计专业网站、报刊、书籍,等搜集某些案例。其课堂可以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就案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学过的“会计职业道德范畴”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和行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通过讨论,教师和学生充分沟通、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发展了其职业道德思维、提高了其职业道德推理能力。
(六)构建全方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会计专业学生跟威尔逊研究的儿童相比,年龄更大,文化水平也更高,无法直接套用威尔逊的“家庭模式”,但可借鉴其为学生提供道德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安排”的做法。如可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亦可将其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建立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档案,通过定期的道德测评(如辅导员、任课教师、同学的评价等),将其日常道德表现记入档案。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第一”的思想,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思维。
五、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偏重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的途径方法,缺乏对学生和教师心理特点的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定性描述,调查考证、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同国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流派林立、观点各异的情况有明显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课程设置未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同程度不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观念的现状,借鉴英国道德哲学家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理论,提出高等财经院校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对教育者进行道德培训、运用直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理性道德思维、运用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及在校园构建全方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课题“基于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20090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2]强锦、郭桂花: 《高校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3]李青:《会计学专业大学本科阶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若干异议的评述和回答》,《财会通讯》2007年第1期。
(编辑:梁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0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