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阶段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评论和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
一、国有企业的定位、改革历程
(一)国有企业的定位。国有企业就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国家发展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由国家补贴和靠优惠政策生存的企业。例如,在我国现有的资本少、劳动多的禀赋条件下发展的钢铁、航天、军工等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从我国经济发展以来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仍然是国家的经济主要组成部分。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国有企业从1978年来开始改革,从过程来看,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分离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放权让利阶段,就是政府放权给企业自主经营,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调整企业与国家的分配方式,企业由单纯是执行国家计划变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避免了国有企业无权、无利、无责的弊端,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仍存在国家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了很多国有资产流失和私有化的现象。第二阶段是利改税的阶段,就是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取走利润。改革先是税利并存,即在企业实现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所得税和专项税,然后对税后的利润采取多种形式的分配,后来改革到已以全面的税收取代利润。第三阶段为两权分离的阶段。倡导政企分离、两权分离。推行承包和租赁责任制,以求再不触动所有制的情况下以契约的方式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存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但问题是经营者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没有相应的责任,经营过程的风险全都有所有者承担。第四个阶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其基本要求是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构建完善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为基础,把企业真正的变成面向市场的法人主体和竞争实体。
二、国有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已经从非关键领域和关键领域有计划的逐步退出,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全国国有企业控股的工业企业数目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从1998年得39.22%下降到目前的8.27%。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股份制改制有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国有企业的数量明显下降但利润和效率在提高。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里角色控制重叠,权力制衡无力,在实践中由于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经理班子和监事会都受制与董事会,部分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使经营层的权利失去了作用。且董事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监事由上级任命,人事多重叠。经理人的责权制度不完善,经理人的收入大大的高于普通员工,而一旦企业经营失误,经理人还可以带着以往的高薪去另外的企业另谋高就。虽然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名义收入不高,但其他收入很惊人。2.投资风险监管不力。国有海外上市的企业中海油在石油期权市场豪赌失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这一失败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思考,部分国有企业拿纳税人的钱豪赌,失败了由国家和人民承担风险,这是今天国有企业缺乏投资风险监管。如今的国有企业规模大,而且占据着重要的战略或垄断地位,这些国有企业有些是实行股份制度,有些是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有长期投资的经验,而雷曼兄弟的倒台引出的金融风波中,中国半数投资人受伤,中国平安投资欧洲富通集团损失了157亿。那我们的国有的保险公司呢,是不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中,损失了呢,中其中的风险和损失是由国家来承担的,我国对大股东的监管不力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盲目追求高收入,但不记高风险,这说明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3.国进民退现象复苏。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很多民企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竞争力下降,国有企业开始凭借政策优势向非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靠拢和渗透,挤占民营经济空间,出现了国进民退的浪潮。最近国有企业一连串的动作都说明了一个现象,一些国有企业在大部扩张进入很多非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例如食品、房地产等。国有企业由于存在着政策和资金的先天优势,和一些在资金上不存在优势的民营企业的竞争是不公平的,这样只会进一步压榨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是他们的竞争力削弱。而国有企业本身是不具有自生能力的。
三、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探讨
(一)完善法人制度。国有企业的改革可借鉴外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的企业的特点,完善法人治理的结构。首先,角色分工与合作,强化权力制衡。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董事。消除董事会和经理层重叠的现象,建立完善的董事会信息披露制度,确保董事会的信息透明,并且强化监事会的职能。
(二)坚持法人主要治理。党政辅导的有主有副的管理模式,要求职工民主管理。这样三位一体。
(三)健全企业家形成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实行经理层的董事会授权,避免产生内部人控的现象。培育我国的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完善经理聘任制度,完善经理报酬的制度和权责制度。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重大资产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失误,必须追究审批人和操作者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五)控制国有企业过度向非关键领域扩散,改革银行制度,提高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的环境。建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提供一些专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的一些照顾政策,帮助支持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并且让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公平竞争,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逐渐进一步的使一些非关键领域的国有转向民营。
参考文献:
[1]于洪强.在深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程中神户国有企业改革[J].中外企业家,2008,5
[2]杜德印.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2,5
[3]张文高.国有企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作者简介:
李文远(1986- ),男,内蒙古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研究院09级金融班,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9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