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莹

  摘要: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是培养酒店基层管理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质量“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本文通过对调查,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现状和问题,最后从“双师素质”评审、师资引进渠道、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 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 激励
  0 引言
  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是培养酒店基层管理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要达成这个培养目标需要具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指导工作中,专业教师要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自身实践经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通过向学生灌输大量酒店行业信息和实际技能让他们能够掌握今后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所谓“双师素质”的教师,简单地说就是同时具备教学学术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在 “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上,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①由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④近五年主持(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行中居先进水平。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能仅仅只是简单的“双证”,更应该要体现酒店实际管理经历经验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要到酒店实际管理工作环境中,掌握酒店行业相关信息,掌握基层酒店管理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标准,从而能更好地针对酒店对人才需求更好的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能更好的理论结合实际引领学生能够掌握今后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既要能够在课堂里当教师,同时也能够在酒店担任具体管理岗位。
  通过对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上还存在很大不足。
  1.1 “双师素质”名不副实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其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规定,在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评估合格和优秀的比例标准分别是50%和70%。而目前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部分在50%以下,还没有达到教育部评估合格的要求。很多教师虽然被所在院校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但这些所谓的“双师素质”教师仅仅是“双证型”教师而已。而且有的教师虽有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并没有实际从事该种职业经历;有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时间已经非常久远,已经不符合当今酒店行业需求;甚至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靠关系获得的。
  1.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绝大部分“双师型”教师都来源于普通高校,基本上都是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到学校,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对他们具有很大影响,他们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比例偏多,他们科研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他们缺乏企业经验;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少,中初级职称多,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足20%。基础学科的教师相对过剩,专业技术的师资缺口较大,缺少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师资的稀缺制约了教学水平。
  1.3 专业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酒店管理“理论型”教师多,既精通本专业理论又能掌握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太少且分布不平衡,缺乏企业、行业经验,大多数酒店专业教师仅仅是资格上的“双师素质”教师,而在本质上并没未达到要求。很多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教师队伍后,受实践场所、时间和机会等因素限制,很难有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各院校扩招后,办学规模扩大,教师编制紧,专业教师超负荷工作状态,学院很难能安排较长时间让教师到酒店管理服务第一线挂职锻炼和提高。另外企业也不愿接受教师参加段时间顶岗实践,这样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机会难以保证。大多数去酒店顶岗实践也是流于形式,基本是为了应付差事。
  1.4 “双师”教师付出和回报不匹配
  大多高职院校为了评估需要,口头上都在要求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但在真正建设实施过程中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和付出相对较少。很多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虽然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了专门评价方法和激励政策,但大多仅仅是摆设而已,真正实施的却很少,而且很多教师根本就不清楚学校制订的政策措施。大多数教师对学校制定的激励政策不满意。与其他高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要达到“双能力”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2 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评审制度
  院校在评定“双师素质”教师时不能再仅仅依据“双证书”或者“双职称”,酒店专业教师持有“双证”只是 “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院校在认定“双师素质”教师时,应该注重教师的“双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能力,既要考核为教师的理论知识、授课能力,也要考核教师实践和指导学生实践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实践综合能力评审体系,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分开考核,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请酒店一线管理企业家考核教师酒店顶岗实践操作技能。要达到“双师素质”标准就必须两个环节都要达到要求。
  2.2 建立有效的“双师素质”教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不能参照本科院校的评审标准,再职称评审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应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如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双师素质”教师。对正在为“双师素质”努力的教师在保证待遇收入的情况下,减轻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到企业兼职锻炼。对已评定“双师素质”教师在课时费、科研费等相关待遇方面应该有所体现,以激励教师为“双师素质”努力。
  2.3 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在引进教师时应严格把关,不再只考虑学历,更要注重实际酒店工作经验和从业能力,从多个渠道引进和充实教师队伍。第一,从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少量的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给年轻教师足够时间和机会去酒店顶岗锻炼;加大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学生的引进力度,第二,从酒店企业引进一部分具有高职称和高技能的管理人才,充实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力量,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际从业经验,熟悉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运行模式,具备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第三,邀请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邀请那些有着非常熟练经验的酒店基层管理人员担当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
  2.4 加强院校与酒店校企合作
  目前高职院校从酒店大量引入管理人才加入专任教师队伍不太现实,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与酒店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有效途径。第一,利用学生的实习机会,鼓励老师参与实践锻炼,实习指导教师利用在指导学生参加顶岗的机会,可以直接参与酒店管理工作,为自身成长创造良好机会。第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势给企业作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文化培训等。通过调查酒店的培训需求,了解酒店所需,学习酒店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第三,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完成每年22天的到企业顶岗锻炼,或者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利用高校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优势到酒店给担任部门经理或者顾问,服务社会的同时,了解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西营,腰秀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2]于爱红.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3]陈江伟.“双师型”师资的“五不”现象及实践能力素质提升途径――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
  [4]杨宝贵,于成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4).
  [5]苏萍,史晓燕.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