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呈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在享受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逐渐被同化受其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新现象,新思想,新行为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未来研究的重点,文章抽样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行为影响;建议措施
  一、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情况调查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其巨大的信息量不仅可以满足当代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诸多便利。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青年学生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但也会受到互联网弊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文章以在校青年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了全国十个省份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2000名同学作为调查样本。问卷主要围绕青年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使用途径以及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
  所有被调查者中有1459名青年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四小时占总数的72.95%,其中61.55%的青年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占半数以上的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游戏、网购和观看视频,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日常使用手机来娱乐和购物。由此可以反映青年学生对互联网存在严重依赖性,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互联网环境对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分析
  (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言论自由匿名性
  作为互联网的传播媒介和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快速成为了青年学生的必备品,它的便捷性加快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青年学生得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实时信息。但是,信息的真假性及其传播的利弊关系却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学生三观的树立。实时的新闻信息和综合信息使得青年学生能紧跟社会发展并沉淀足够的知识储备,虚假的信息和伪饰的社会观点则会对青年学生起着负面影响,例如微博、微信等开放性公众平台,所包含的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青年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识能力,不仅会成为受害者,而巨也会无意间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偏移。
  (二)互联网普及前后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对比分析
  与互联网普及后的青年学生相比,信息时代早期的青年学生群体对报刊书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信息获取途径比较单一,信息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早期的互联网环境信息流动频率较低,青年学生在报刊书籍上获取的信息资源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易于信息获取者较为深入的理解内容,有较高的阅读质量。反观当今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青年学生,虽然借助互联网成熟的信息检索,在获取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源,但是在信息的内容上分析,大部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青年学生更偏向于短时间内对信息的略读,这也导致当代青年学生容易停留在对信息的浅层理解上,弱化了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互联网下大量可轻而易举获取的信息,当代青年学生也会渐渐的带有功利性和思维惰性,在数目巨大的信息量面前,当代青年学生往往会濒于麻木,逐渐缺失对信息质量的分辨和筛选能力。
  (三)互联网环境下短视频软件进入青年学生的生活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在手机上经常使用抖音、火山等短视频手机软件,浏览短视频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这类短视频软件的内容上看,来自各地的视频传播者,短时间内向浏览者展示生活,传达自身的意识形态。从视频的传播上看,青年学生也参与传播短视频,对外展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自身个性得到张扬,短视频软件正逐渐成为青年学生了解社会面貌,表现个性的另一重要窗口和途径。从积极的角度,青年学生浏览这类短视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课下的生活。从消极的角度,短视频的大量传播,渗入部分低俗暴力内容,互联网的绿色环境受到威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肆意蔓延,同化了青年学生的意识朝向,理想与追求逐渐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脱轨。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新教育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问题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成为当今思政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互联网环境带来的是快速的信息技术的革新和新型文化现象的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立足于自身,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维护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意识,接收并了解互联网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现象,用以及時熟悉并解决校园互联网环境出现的问题。如校园贷,放贷者引诱青年学生借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校园互联网环境安全健康维护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专业的素质及时处理校园网内的有害内容,协同建立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保证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冬红.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01):129-130.
  [2]吕妹琪.浅析网络媒体的“标题党”现象[J].科技信息,2010(08):532.
  [3]吕妹琪.论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2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7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