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理解,在经历中解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为此,在情境创设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的对象,以及在数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包括形成问题意识、信息的收集和理解、问题的解决与列式计算等,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年级 问题解决 能力 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他们数学应用意识的初始,也是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课标语)的重要奠基。为此,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阶段、思维特点、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在情境创设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的对象
由于“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语),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数学语言的学习,学生的数学阅读也就成为一件必然之事。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包含了诸多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在内的数学语言的感知和认读,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记忆其含义、同化和顺应其新概念、顺利实现语意和符号间的转换。譬如题目“△+△+△=9,□+□+□=12,△+□=( )”,对于部分二年级学生,受限于信息识别与迁移能力的低水平,就很难理解个中“△”和“□”各自的含义,也就难以计算出“△+□”的和具体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兴趣、触发学生内心深处需求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它所提供的支撑学生对新知进行学习的认知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均会有助学生顺利展开对数学语言的阅读。以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节第一个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下同)为例,初次接触该问题,即便脱离教材给出的算式“3+3+3+3+3=15”,学生仅凭直接数数也可以输出小飞机中的人数,但如此就会脱离问题的设置目的。为此,结合学生多有类似游玩经历,我以多媒体课件在全面呈现该问题的同时,特别设置每3人作为一组的画面来凸显其整体性,并依此展示该五架飞机后,再重新出现该5架小飞机在一起的画面。在这种认知背景下,再次询问学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时,结合题目中小精灵的语言提示“一共有5个3”,就会有学生很积极地做出自己的数学表达:“每架小飞机上有3个人”“一共有5架小飞机”“一共有多少人”等等。显然,这是因为题目中的数字、文字等被赋予了具体含义,从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进而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的结果。
二、在数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问题解决类问题时,从意识到能力,头脑中并无任何有关该类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步骤、技巧等。譬如,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解决的结果正确吗等等。此时,教师要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进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1.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不是经由教师而是经由学生发现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意识和领悟到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信息去感受到问题解决的疑惑、焦虑等心理以及产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探究心向。仍如前例,在看到“每架小飞机内有3人,共有5架小飞机”的画 5架小飞机装得下吗”之类的问题。鉴于该种心理的产生需要较为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教学实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天性、包容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等,是非常重要的。
2.信息的收集和理解
问题基于信息而提出。问题意识的构建,首先需要学生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并理解这些信息,才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尝试理解、加工、重组等。例如“停车场上有5辆汽车,每辆汽车各坐7人”一语,就涉及到必要理解關键词“每辆”“各”的具体含义及其对应的数量关系,否则就无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此,可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对该相关字词含义的理解,如以具体的实物操作方式,“用5个小盒子代表5辆汽车,每个小盒子中盛放7个粉笔头代表7个人”,就将抽象的数学信息变得直观、形象和具体。以此为基础再来提出相应的问题“一共可以坐多少人”,也就更加直接、切中肯綮。这一过程中,借由既有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逆向分析,同样有助提升学生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如针对问题“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就需要引导学生明确“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有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等信息。
3.问题的解决与列式计算
知道了相关信息,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列式计算。但学生受益于既有方法的习惯性和对新方法的缺乏深度认知,往往不愿意采取新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如在有关乘法学习的问题解决的初始阶段,总有学生习惯于用加法的方式去列式计算。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新方法采用的必要性教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旧有方法的不便或缺陷。如前述问题的解决,当然可以采用加法的方式,列式作如“3+3+3+3+3=15”,但如果是50架、500架甚至更多的小飞机呢,算式之长就很难在一张纸上列出,也就迫使学生不得不接受新的列式方法,进而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感受这种方法的好处和方便之处。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重要之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如是,学生就会由初步的习得,进而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从而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延秀,常学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个策略[J].甘肃教育,2016,02:101-101
[2]王娟.依托问题解决 培养学科素养——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8,18: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57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