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地方发展;图书馆服务
  摘 要:高校图书馆以文化扶贫为指导思想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既体现出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表达了相应的人文社会关怀。文章从文化扶贫认知偏离、对象定位偏离、文化扶贫模式选择偏离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扶贫的实施现状,提出了构建高效的扶贫对象识别系统、提升文献资源复用率、二次开发信息资源、搭建地方特色内容型社区及提供个性化专业咨询服务等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发展的文化扶贫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122-04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还与人文生态环境有关,特别是文化贫困是导致农村地区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若要完全消除文化贫困,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农村地区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1],还需要依赖社会力量的参与协作;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地方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说明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推动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促增都离不开与文化扶贫的协同合作。高校图书馆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可凭借自身优势及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参与地方文化扶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凭借较高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进行精准的采集、更新及共享数据资源,且能够结合扶贫对象人口学信息的采集情况,利用科学分类法搭建多目标、多层级的文化扶贫数据库,开发相对应的电子资源,为扶贫对象提供文化扶贫服务,详见下页图1。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扶贫的实施现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国家文化扶贫工作,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參与地方文化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扶贫对象受益小、扶贫人员执行效率不高、扶贫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影响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扶贫成效的主要原因为文化扶贫认知偏离、对象与模式定位偏离。
  2.1 文化扶贫思想认知偏离
   公共图书馆参与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的根本职责是保障民众享受基本的文化服务,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文化需求,印证了尹莉等学者关于“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部分,还是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的研究结论[2]。但高校图书馆有别于公共图书馆,2015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高等人才培养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主要任务是为校内教研活动、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但是,由于2015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与相关文件对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定位较为模糊,使大部分人认为高校图书馆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作为文化扶贫主力军,认为文化扶贫工作应由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承担主要职责。人们对文化扶贫的错误认知违背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表明的扶贫精神,即“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扶贫工作,才是其以文化扶贫为指导方向服务地方发展的内涵。
  2.2 文化扶贫对象定位偏离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扶贫工作应先明确文化扶贫对象。我国有关部门的文化扶贫工作实践经验表明,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有效开展地方文化扶贫工作的前提基础,能够促使文化扶贫工作由粗放型逐渐向精准型转变,是实现文化扶贫目标的关键举措。笔者查阅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地方文化扶贫实践案例,发现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扶贫对象定位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工作实施效果显著,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将贫困县的公共图书馆列为对口扶贫对象,延安大学图书馆将吴起县公共图书馆列为对口扶贫对象,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把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黄龙村贫困人口列为扶贫对象,为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精准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入调研目标扶贫地区,对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与文化需求了解不足,在确定文化扶贫对象时存在“普惠式”“照搬式”的扶贫偏差,致使真正需要文化扶贫的人群或机构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帮扶。
  2.3 文化扶贫模式选择偏离
   文化扶贫模式的选择是有关组织机构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已有较多成功的文化扶贫案例,对高校图书馆选择文化扶贫模式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如:冯永财提出的高校图书馆技术、管理、服务、信息、人才五位一体文化扶贫模式[3],郭利伟等人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主要有校地共建图书馆及帮扶弱势群体、支援贫困地区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结对帮扶县级及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这三种模式[4]。贫困地区的共性之一是文化贫困,不同贫困地区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容易使扶贫单位在选择文化扶贫模式时出现偏差,如:某些少数民族所在的贫困地区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极具潜力的地方特色资源,但参与其文化扶贫的高校图书馆因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因素,错误地选择了“普惠式”帮扶模式,而不是以校地共建图书馆的模式开发当地特色资源,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扶贫效果。
  3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高校图书馆应总结和吸取“普惠式”“照搬式”文化扶贫的经验教训,做好扶贫地区的调研工作,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机构共享信息数据的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的扶贫对象识别系统,见下页图2。高校图书馆应深度整合地方政府公布的扶贫对象人口学信息、致贫原因、文化生活现状及相关需求等信息数据,划分需求等级并建立文化扶贫档案,搭建地方文化扶贫数据平台,精准把握地方贫困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输送文化资源[5]。   3.2 丰富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扶贫工作需要丰富文献信息服务模式,一种方式是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2013年至2015年期间,部分高校图书馆与帮扶对象,即贫困县区级图书馆之间共同开展了有效的文化结对帮扶工作[6],为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案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与陕西省岐山县图书馆联合设立循环书架,改善了岐山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质量;延安大学图书馆与陕西省吴起县公共图书馆签订了文化结对帮扶协议;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分别与陕西省洋县图书馆、陕西省佛坪县图书馆签订了文化结对帮扶协议等。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精准帮扶策略,帮助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图书馆(室)的信息服务,捐赠书籍资料、书架、计算机等资源与设备设施。另一种方式是高校图书馆二次开发信息资源,为贫困地区群众定期提供市场资料汇编[7]。贫困地区群众受制于有限的检索条件,往往难以获取自己急需的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应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对国家政策、市场行情、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筛选、提炼相关信息,整合成册,或以短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推送,真正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8]。
  3.3 建设地方特色内容型社区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团队及新媒体等外部资源,整合其扶贫地区的各种信息,搭建地方特色内容型社区,促进贫困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获取信息资源困难等问题,详见图3。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定向推送农林牧渔业、最新科技及供求信息的方式搭建农村信息网络平台[9],保证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最新农业信息及国内外重要科技成果,还能通过社区平台发布自己研发的产品或技术信息,促进贫困地区居民的信息共享交流。高校图书馆还应向帮扶地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咨询服务。2002年,由我国文化部发起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0]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为高校图书馆深入贫困地区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该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专业的热点产业投资咨询服务,紧盯农业发展动态,收集各类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并预判市场走势,为农民制定科学的务农策略。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为贫困地区的小型超市、个体商业户提供专题文献检索服务[11],向他们普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技巧,提高经济效益。此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地方文化部门沟通合作,加强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系,表达文化精准扶贫诉求,获取多方资源援助。
  4 结语
   文化扶贫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技术、服务方式等优势改善贫困地区经济滞后及文化落后的困境[12],以提高群体素质,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生态与文化生态,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的成功脱贫[13],促进地方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服务不仅要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还要结合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将帮扶对象的信息文化需求融入创新的扶贫服务模式,坚持走特色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道路,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使帮扶对象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边晓红,段小虎,王军,等.“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6(2):1-6.
  [2] 尹莉,刘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7(1):19-25.
  [3] 冯永财.挑战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29-33.
  [4] 郭利伟,冯永财.中外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6(9):44-51.
  [5] 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38-42.
  [6] 冯永财.挑战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29-33.
  [7] 黄渊基,匡立波,贺正楚.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扶贫路径探索: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7(3):218-224.
  [8] 邱翠云.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偏差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93-97.
  [9] 胡铭焓.基于社会协同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32-37.
  [10] 黄吉,钟婷,朱荪远.国外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与借鉴[J].图书馆杂志,2016(9):18-24.
  [11] 王丽华,嵇云,卓建霞.高校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质效提升路径研究:以小微文化企业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4):77-81.
  [12] 曲蕴,马春.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9):4-8.
  [13] 唐美荣,冯永财.基于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中国文化扶贫对策探析[J].圖书情报知识,2017(4):33-38.
  (编校:冯 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4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