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实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糊综合评价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视,能否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已成为评判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文章以23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及网络调查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今后科学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5-0048-05
1 背景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和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因此其应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在新形势下,了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2019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公布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部署,旨在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首批23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靠图书馆管理,如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郑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为校内及校外相关领域提供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2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
2.1 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建设的研究。夏旭等根据南方医科大学专利产出分析的情况,探索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途径;李振玲等以高校“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张仁琼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提出了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注重对外联系与合作、购买专利分析工具、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赵月基于信息化视角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形成完善的体系;田雅娟等从科研过程全周期、发展战略、服务保障等方面探究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与机制建设的方法。二是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和模式的研究。肖珑介绍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所做的工作;张弛从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两个方面探讨了多方协同合作模式;朱振宁以小微企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技术协同模式与人才主体协同模式、空间资源协同模式相结合的协同供给服务模式;王丽萍等构建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张善杰等提出了完善服务供给条件、创新服务模式等建议;范家巧构建了面向企业及产业链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并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搭建了高校专利大数据中心及服务平台。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虽然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较多,但概括起来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建设尚不完备,内容及模式研究尚不系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实效性及评价标准尚未得到具体量化研究。
2.2 发展现状
笔者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调查法,对这23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3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笔者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发放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主要发放对象为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笔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法及网络调查法,构建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框架。该框架由服务协同能力、服务实现能力、服务推广能力和服务保护能力四个准则层指标组成,这四个指标体现了目前服务能力最主要的方面,既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主体属性标准,又包括客体服务对象的主观需求和实际需求。笔者根据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准则层及措施层进行了分层处理,确定了措施层指标,如表2所示。
服务协同能力主要指高校图书馆与校内院系、科研机构及校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协同合作,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重大事务、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的能力,为校内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能力。培训咨询工作满意度指政府部门、企业、院系、科研机构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及人才培训服务的满意度。
服务实现能力中的知识产权咨询包括对专利、著作权、商标的法律属性状态的咨询,对申请流程和文件撰写方面的咨询,对专利资源检索技巧的咨询,对专利数据库使用方法的咨询等。知识产权检索包括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专利稳定性检索、专利侵权检索、专利竞争情报检索等。知识产权查新包括相关知识产权文献的检索报告查新。知识产权分析包含技术创新决策分析、定题专利分析、专利侵权分析、专利竞争力分析、专利稳定性分析等。专利预警是指针对专利引用、申请和授权及专利权利转移、核心專利技术等进行技术点预警、竞争对手预警、地域预警。
服务推广能力中的知识产权培训包括有关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的基本知识培训、数据检索和分析技巧培训、实务分析培训、文件撰写培训、专利申请培训、审查与复审程序培训等。中高端情报服务指在日常情报检索分析基础上开展的精细化、特定化服务,如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企业专利布局分析、行业及特定技术领域专利分析等。高端智库建立情况指高校图书馆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情报信息促进高端智库的建立,强化智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情况。成果产出及转化情况指高校图书馆配合学校相关部门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对专利、著作、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剖析、整理、拆分和筛选。创新产业链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形成的服务型创新产业链。 服务保护能力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数量包括专利侵权数量、商标侵权数量及著作侵权数量。知识产权馆员的服务水平是体现服务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考核标准及适时培训可有效提高馆员的服务水平。数字保护技术是服务保护能力的硬件保障,如hash算法加密技术、异地存储技术等,能强化数字保护的抗风险能力。
4 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笔者以郑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评价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HP-FCE),对其服务实效进行了评价。
4.1 确定指标权重
专家组成员针对上述构建的评价体系,分别对各个指标进行了重要性评价,通过内部讨论得到判断矩阵A,如表3所示。
笔者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4.0104及权重w=(0.2826,0.4896,0.0759,0.1519)。笔者还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最大特征根:
λmax=1n∑ni=1(Aw)i(w)i=4.0104,C.I.=λmax-nn-1=4.0104-43=0.0035,C.R.=C.I.R.I.=0.00350.89=0.0039<0.1,说明专家组列出的判断矩阵A与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同理,笔者也计算得出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比对。
W1=(0.3196,0.5584,0.1220),λmax=3.0183,C.I.=0.0091,CR=0.0176<0.1;
W2=(0.0671,0.3624,0.2747,0.1965,0.0993),λmax=5.1432,C.I.=0.0358,C.R.=0.0320<0.1;
W3=(0.2116,0.1604,0.1148,0.4531,0.0601),λmax=5.1697,C.I.=0.0424,C.R.=0.0379<0.1;
W4=(0.1047,0.2583,0.6370),λmax=3.0385,C.I.=0.0193,C.R.=0.0370<0.1;
4.2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等级V=[很好,较好,一般,较不好,很不好],笔者邀请20位专家对该中心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进行了选择评价,每个指标的专家票数除以总票数即为该指标的隶属度,将上述所得权重乘隶属度矩阵,得到综合评价向量。
笔者将五个等级赋值确定为V=[100,80,60,40,20],用赋值乘综合评价向量,得到郑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评价得分,
即M=∑5j=1QjVj=0.3551×100+0.3833×80+0.1903×60+0.0566×40+0.0147×20=80.15。
5 結语
笔者通过文献整理法及网络调研法,结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专家意见,总结归纳了4类16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了服务能力实效性评价体系。笔者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结合矩阵运算,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对郑州大学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评价结果,即该中心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隶属度属于Ⅱ级,表明其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较强。该方法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某个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指导其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其服务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计算结果,明确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改善服务模式,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特点,且各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不一,对其服务实效进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次研究仅站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服务内容的整体效能进行了初探。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对评价指标与体系进行验证分析,对权重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校验探究。
参考文献:
[1] 张弛.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20):78-80.
[2] 夏旭,梁丽明,钟泳如,等.从专利分析管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0(2):1-9.
[3] 李振玲,徐萍.“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的建设与启示[J].科技视界,2019(8):127-129.
[4] 张仁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0-124.
[5] 赵月.基于信息化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4):31-32.
[6] 田雅娟,雷琴,陆颖,等.科研机构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2):99-102.
[7] 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43-51.
[8] 朱振宁.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型小微企业协同供给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10-16.
[9] 王丽萍,杨波,秦霞,等.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5(6):113-119.
[10] 张善杰,石亮,李慧,等.高校图书馆面向产业的专利信息服务供给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9(9):41-50.
[11] 范家巧.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32-35.
[12] 杜娟娟,张柏秋.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困境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9(23):44-51.
[13] 苏琳.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调查分析:以全国有效专利排名前10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9(16):67-73,82.
[14] 张善杰,李军华,梁伟波,等.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建设,2020(1):126-131.
(编校:孙新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1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