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喻的认知与文化功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国华

  摘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同时,隐喻和人类的认知紧密相关,是人类隐喻性思维活动的结果。隐喻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个性。
  关键词:隐喻 认知功能 文化功能
  
  一、引言
  
  隐喻最初被认为是主要用于诗歌和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20世纪以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领域扩展到哲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其中Lakoff和Johnson开辟了现代隐喻研究之路。他们提出的隐喻概念系统,认为隐喻研究的焦点在于人如何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把隐喻的研究纳入了人类认知的过程。而Bipin Indurkhya则认为,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映射,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映射。也就是说,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它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特性。
  
  二、隐喻的认知功能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利的认知工具。Lakoff提出了映射理论,Black等提出了互动理论,Fauconnier提出了合成理论,这三种理论各有创新,对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隐喻是人类以隐喻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感知、理解的产物。其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
  其一,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现象,它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分类,将原本不是同一范畴的东西类推到同一类别的过程。
  其二,隐喻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是已知通向未知或新知的桥梁,其功能主要是“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扩大了语言与思想的界限,具有创造性。
  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在于: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性,正是以这种相似性为基础,隐喻才能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通过思维类比、联想,达到精炼、新奇、婉转和高雅等效果。以“Love is a journey.”为例,根据Black的互动理论,隐喻意义是跨越不同语义场的语义映射:爱情是目的域,旅程是源域,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很多对应关系:爱人如同旅行者;爱人的共同目标如同旅行的目的地;爱情的甜蜜与挫折对应旅行中的快乐与困难等。人们在思想概念系统深处把他们对应起来,把关于爱情的经历与旅行的经历联系起来,用隐喻的思维方式来表达,体现了隐喻的本质,即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的运用扩展了语言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同样,在看到诸如“Our relationship has hit a dead end street.”,“The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的隐喻表达方式时,学习者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隐喻的文化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认知方式,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心理认知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隐喻更往往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尤其是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隐喻,则更富于民族色彩。其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一个民族文化模式的熟悉和掌握。而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又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提供了物质基础。
  尽管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化共核”才使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成为可能。例如: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浇油);a thunder of applause (雷鸣般的掌声);be in the same boat (同舟共济);wash one’s hand (洗手不干)等。
  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也会有很多富有个性文化的隐喻出现。例如,由于英美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是人类的造物主,并左右着世界的一切。与此相关的英语隐喻有:The Shepherd (牧羊人),The Morning Star (启明星)等许多词用来称呼耶稣。许多隐喻的使用可追溯到《圣经》中的故事,如chastise with scorpions (严酷责罚), clean hands (清白、廉洁)等。而中国文化中的“铁饭碗”、“寻花问柳”,有其自身的语言、文化个性,如果一字不差地翻译成英文会使西方人难以理解。
  又如,“He doesn’t stand a chinaman’s chance of winning this election.” 句中“chinaman’s chance”译成“中国人的机会”令人难懂,从字面上理解与大意大相径庭。此隐喻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的淘金热,白人淘金过后所剩的渣滓,才轮到当地华人,因此发财的机会微乎其微,甚至没有。了解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此隐喻。
  英语隐喻与英语的风俗习惯有关,比如,英语中狗的隐喻,都是褒义的: a lucky dog (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风水轮流转)等。反映出英国人的民族特点之一,即喜欢动物。
  从社会文化功能角度来说,隐喻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表示委婉和礼貌。委婉语是以替代为生成基础的,其隐喻构成机制不言而喻。如:用“go west”代指死亡,用“she is expecting a happy event.”代指怀孕等。
  
  四、结语
  
  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外语学习者理解隐喻的关键在于:从文化差异上寻找根源,从认知思维上寻找切入点,就能真正体会到隐喻的精妙。
  
  参考文献:
  [1]李诗平. 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
  [2]束定芳.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2)
  [3]Black, M. Models and metaphors [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4]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Indurkhya, Bipin. Metaphor and Cognition: An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2
  (韩国华(1974-),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小说,系统功能语言学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