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贾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二战硝烟散尽,美国国力显著提升,随着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扩展,美国人也力图增强其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就美术而言,二战前,美国人是欧洲老大哥的学生,通常以欧洲种种现代主义新潮为榜样,追随其后。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借助抽象表现主义、波普美术、极简主义等美术运动,美国人终于实现了与欧洲人分庭抗礼乃至引领西方美术潮流的心愿。以往《外国文艺》介绍过一些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美术的代表人物,而对极简主义的大家则有所忽略。本文意图改变这种状况,向读者展示贾德这位极简主义最著名的人物。
  唐纳德•克拉伦斯•贾德(Donald Clarence Jude),1928年6月3日生于其祖父在密苏里州永进斯普林斯的农庄,这是一处给他留下美好童年记忆的地方。贾德的父亲供职于著名的西联电报公司,因工作需要,往往要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转往另一个城市。小贾德童年的生活基本上是随父母在奥马哈、堪萨斯城、得梅因、达拉斯等地度过,只有暑假才能回到祖父的农庄,享受令他向往的自由自在的日子。
  十岁时,生活在奥马哈的贾德得到父母支持,开始跟私人教师学习美术,我们不妨把这看成贾德踏上美术之路的第一步。他当时能意识到自己光辉的未来吗?
  1946年,贾德在威斯特伍德念完了高中。他是数年前随父母迁居到这座新泽西州城市的。高中一毕业,贾德就应征入伍,被派往朝鲜,在工兵部队从事修造营房之类的工作。这种经历让贾德对建筑产生了兴趣,他此后的创作实践或多或少汲取了此方面的营养。
  1947年底,贾德服完兵役,从朝鲜返回美国。很快,他就在1948年初进入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不尽相同,是一所无门槛无固定教程的美术教育机构,自1875年创立以来,由于众多著名美术家在这所学校执教,再加上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美术学院开放,很快成为美国一所颇具吸引力的著名美术学校。在断续就学于这所学校期间,贾德也到威廉斯堡的一所学院学习了两个学期的素描和水彩画。此外,贾德还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夜校,认真攻读了好几年的哲学专业。柏拉图、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休谟、杜威、桑塔亚那、柏格森等一大批西方哲学家的著作都被他翻阅过,他就柏拉图艺术理论撰写的文章曾被教师评为优秀论文。关注哲学似乎也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美术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此种经历,再加上后来的美术史训练,使贾德成为最擅长思考和写作的极简主义美术家。
  贾德进入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学习时怀抱着成为画家的梦想,并没有当雕塑家的打算。大体而言,从艺最初十几年,贾德一直没离开过绘画世界。腐蚀版画《联合会楼梯井》(1952年)曾为年轻的贾德赢得华盛顿广场户外展览一等奖,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普遍性现象,那就是20世纪西方众多著名的反传统美术家通常是从传统的写实性美术训练起步的。《联合会楼梯井》的整个画面处理,无论是刻画人物形象还是塑造空间环境,都遵循着传统的写实性原则,一切都与现实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似真性”。当时面对这件作品的观众以及高度评价它的评委大约想象不到这个年轻人未来会创造出那些被视为“改变现代雕塑进程”的强烈反传统反写实的极简主义抽象雕塑。
  希望更深入更系统认识理解美术的想法长久占据着贾德心灵,经过数年独立探索,贾德在三十岁重返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美术史硕士课程。从1958年到1960年,贾德在名师鲁道夫•威特科尔和迈耶•夏皮罗等人指导下,研究了文艺复兴绘画和建筑、巴罗克绘画和雕塑、印象主义和现代绘画,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术和远东美术等。这种广泛的学习开阔了贾德的视野,为他此后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精神支持。
  贾德生活和学习的纽约,在二战结束后,正是波洛克等一大批抽象表现主义者活动的大本营。与这样一批富于创造力的画家同处一城,能不受他们的影响吗?贾德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60年代初的《无题》(1961年)可以作为例证。这幅画跟《联合会楼梯井》完全不同,它抛弃了那种再现性的写实绘画方式,走进了抽象绘画的天地,用简洁的形式,营造出优雅的格调。一眼望去,平涂的深蓝色布满整个画面,只有一条波动的白色曲线从上到下贯穿在这一片变化微妙的深蓝色中部。从整体效果上看,它显然更接近色域绘画(以罗思科、纽曼等人为代表的这种抽象绘画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分支和变种),而非波洛克式的抽象表现主流,就其极为单纯和冷静的形态而言,不妨说已透露出“极简”的影子。
  转过年来,贾德完成了又一幅《无题》(1962年)。在取代画布的纤维板面上,布满了搀入沙粒的红色颜料,从而形成有别于前述《无题》蓝底子的粗糙不平的肌理效果。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大片横长的鲜红涂绘状色域中央出现了一个“物体”,它是用黄色有机玻璃制成的英文字母O。这个统辖并凸起在底色上的字母,为这幅画带来了更多的三维因素,似乎有股向雕塑靠拢的意味。另一方面,物体的介入,不同手段的并存,不妨说也体现了贾德对杜尚和约翰斯等人艺术的借鉴。
  这幅《无题》被认为是贾德最后的架上绘画。从1962年起,贾德开始了美术创作的大转向,他放弃当年的理想,把精力投放在他本人称之为“新型高浮雕”及其他雕塑的创作上,经过三十余年不懈努力和认真探索,最终成为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美术家之一,以极简主义雕塑领军人物的身份载入美术史册。
  像1961年的绘画《无题》一样,贾德的全部雕塑作品都属于抽象美术,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它们应当归纳在几何形抽象美术领域里。由于这些雕塑并不反映具体内容或表现具体对象,其所指难以确定,《无题》这个题目就成为贾德绝大多数雕塑作品惟一的标题。
  在论述贾德的新型高浮雕前,我们不妨先见识一下他不能纳入这个范畴的雕塑作品。1963年创作的一件《无题》就是这样的作品,像通常的圆雕一样,这个涂满红色的木制长方形箱体被放置在地上,其朝上一面嵌入了一段灰黑色圆形铁管。简洁明快的形色处理,于巧妙的对比中,展示出整体的和谐与单纯,那种明朗而又温暖的特质,同一种理性的诗情和美感融汇在一起,让见过狂放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或世俗的波普美术的人心中油然生出异常之感。1964年的又一件《无题》,是这件作品的变体。涂成淡绿色的木制长方形箱体呈扁平状摆放在地面上,那段圆形铁管仍然嵌在其上,但被剖开,只留下与箱体上面齐平的半弧状,并被罩上一层浅黄色,完全丧失铁管的本色。淡绿与浅黄的搭配,使这一变体之作散发出春野般清新的气息。
  这类放置在地面上的圆雕作品,当然不只是这两件互为补充的《无题》,其他的创作就不再列举了。构成它们的长方形体,或者像有的论者喜欢说的箱形几何体,是贾德雕塑创作最喜欢利用的几何形体,他的各类雕塑都是以此为基础构成的。以超凡的艺术敏感,领略和把握形、色、材料、空间、光线等造型艺术要素的品质和效能,把它们整合在单纯明确的几何形抽象雕塑形态中,营造充满美感和意蕴的艺术境界,这个念头始终左右着贾德的思想,指引着贾德的行动。
  现在我们来谈谈贾德的“新型高浮雕”。到过巴黎,见过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或歌剧院上的《舞蹈》的人,一定会对高浮雕这种样式有清楚的印象。高浮雕的人物或其他形象要依附于建筑壁面上,只能从正面观赏,不能像可以自由摆放的圆雕那样从多种角度观赏。就这一点而言,它与贴近绘画的低浅雕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其人物等形象塑造上保持着充分的立体感和完整性,它也近似圆雕。

  1964年,贾德创作了一件题为《献给苏珊•巴克沃尔特》的作品。与此前提及的《无题》不同,它是一件承继了《马赛曲》等高浮雕名作基本特征的新雕塑,四个形状和色彩一模一样的电镀铁制箱体,被置于其上的一段蓝漆方形铝管联结在一起,间距相等地平列于壁面上,严格的直线状几何形和沉稳的色彩,共同构成了这个抽象高浮雕的面目。让几何形抽象雕塑像这样直接地突出在壁面上,这以往还不曾有过,贾德称之为“新型高浮雕”,应当说并非夸大其辞。创作这件作品时,贾德已改变了以前的创作方式,不再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他像建筑师或工艺品设计师那样,只提供作品的方案和草图,指导一些精通材料和工艺的技师实际制作其作品。从实质而言,这种创作方式跟杜尚等人的观念和实验不无关系。当然,处在美国这样一个技术和工业高度发达的社会,也并不只有贾德一人这么做,沃霍尔的众多名作也是在其工厂由技师制作完成的。时代不同了,贾德不再需要像米开朗琪罗那样展示自身精湛的技艺了。附带说一下,苏珊•巴克沃尔特是居住在堪萨斯城的一位美术爱好者,热衷收藏当代作品,这件雕塑完成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体现在《献给苏珊•巴克沃尔特》上同物并置的构图方式,成为贾德最喜爱也最常用的艺术手法。1965年的《无题》、1968年的《无题》、1969年的《无题》、1970年的《无题》都是以同样方式创作的。同一物的多次重现,显然也符合前述的工业化精神。这样一些作品成为贾德最典型的艺术标志,反复出现在著名的现代美术馆里,并随着大量美术作品集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样的《无题》,跟《玛丽莲•梦露》一样,成为美术爱好者熟悉的美国美术象征。在这些抽象雕塑中,贾德以箱状几何体为主题,对它做了多种多样的变奏,让简单的造型因素发挥出了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1968年和1969年的两件《无题》都选择了扁方的箱形。十个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扁方箱体,以不同于《献给苏珊•巴克沃尔特》的方式从上到下保持着同等间距,垂直固定在墙壁上。这种垂直状排列组合的方式被称为“堆垛式”和“层叠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贾德代表性的构图方式。尽管有上述一致,两件作品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特点,1968年的《无题》每个箱体由不锈钢和有机玻璃构成;1969年的《无题》每个箱体由单一的铜体构成。借助精心选择的各种材料那独特质感、色泽等因素,及其与空间、光线的配合,贾德为每件看似单调和机械的作品营造出各具特色的视觉效果,唤起观赏者丰富多彩的感受和认识。例如,前者的每一箱体,上下两面的透明有机玻璃在与周边的不锈钢形成巧妙对照同时,也赋予此作可内窥的通透感和轻灵感。后者的每一箱体,凭借单一的铜材,获得美妙的表面效果和高度的统一性。这两件新型高浮雕看来颇让其创造者满意,否则贾德不会在二十年后再度利用同样形状、同样尺寸、同样数量的箱体,以同样的排列组合方式,创作出另一件《无题》(1990年)。
  贾德和其他一些美国美术家,如弗兰克•斯特拉、罗伯特•莫里斯、托尼•史密斯、卡尔•安德烈等人,在60年代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抽象绘画和雕塑,这些作品尽管带着不同创作者的印迹,但也具有显著的共性,它们全都属于几何形抽象美术的范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极为简约的几何形和有限的造型要素。它们既不同于激情和张扬的抽象表现主义美术,也远离现实和平易的波普美术,以一种理性的、冷漠的、克制的姿势强调着自身的纯粹和高贵的品质。由于那一目了然的简单的形式,它们获得了极简主义(或称简约主义)的标签。哪怕贾德和史密斯并不认可这个标签,美术史家仍然把他们当作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把他们按在指定的位置上,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具有所谓的极简主义的特点。
  极简主义在60年代盛极一时,贾德的大胆创造,也为他赢得了名声。1968年,以推广美国美术为己任的惠特尼美术馆为贾德举办了60年代作品回顾展,全面展示其雕塑艺术。与此同时,那位大名鼎鼎的美术商列奥•卡斯泰利也为贾德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要知道,有多少美术家在这位意裔美国人扶植下红遍西方艺坛。
  在贾德60年代的圆雕和高浮雕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基本特色,那就是对抗纯平面的绘画,突出物的三维性及其与空间的联系,强调整体至上,让每一局部单件和谐地从属整体的均衡和统一。这种特色在贾德此后的创作中依然延续着。
  1972年,贾德利用一个箱体,创作了一件极为单纯和美妙的《无题》。这个单体圆雕比前面提及的单体圆雕或高浮雕的每一组件都要大,能够让人充分感受到它的存在,铜和着色铝相互配合,有力地发挥了材料、色彩、光线的表现力,使这个静静地呈现在空间中的创造物散发着一股迷人的光彩。从贾德选择箱体作为主要的创作元素起,他就竭尽全力发掘其种种可能性。在他的指挥下,这种几何形体时而像个关上的箱子,时而像个除掉盖的箱子,时而像透明的箱子,时而像个盖底全无的箱子,此外还有这样那样的变化。1973年创作的一件《无题》,在艺术处理上跟前面提及的雕塑都不一样,沿着室内一面白墙,在地上并排放置了除掉前后两面的五个榆木制箱体,目睹这些箱体,便能看到后面的白墙,意识到它是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贾德的设计使这件作品介于圆雕与高浮雕之间,显得颇为别致。
  70年代初,寻找新定居之所的贾德看中了得克萨斯州的马法,这个位于奇瓦瓦荒原上的城市是他心目中“最漂亮最适用的地方”。贾德购买下当地两处废弃的军用建筑,也就是从这个阶段起,贾德创作大型作品的雄心转化为一系列室内室外的雕塑。在马法一带的原野上,人们能看到奇纳提基金会建筑内外的大型装置,它们保留着贾德以往雕塑的基本特征,但显得更有气势、更加壮观。面对摆放在基金会南北两个武器库内那一百个箱体组成的宏大艺术景观,谁能不感到震撼呢?晚年的贾德曾谈到雕塑与空间的关系,在回顾从古希腊至今的雕塑发展历程时,他强调了自己的贡献。利用多个单体间隔地排列组合,贾德创造了雕塑与空间更加丰富、更加密切的互补关系。
  在从事大型室处雕塑创作时,贾德有时也会受到诱惑,离开心爱的箱体,短暂地跟另外的几何形亲热一下。1977年在德国明斯特市河岸静卧的《无题》,就是由内外两个巨型混凝土圆环(外环直径达十五米、内环十三米多)构成的。罕见的几何形组合,赋予此作新颖的艺术效果,但融入其中的简约、和谐、完整等品质,证明着与贾德风格的一致。这件作品揭幕之际,贾德作了如下宣告:“公共与私人这两种范畴,在我看来毫无意义。一件作品的质量不会因展示条件或观众数量而改变。”从中不难感到贾德强调其作品是一个整体,重要与否仅靠内在的艺术价值。重视美术固有的品质,让其本体吸引和打动人,或许要算他这类美术家的一个特点吧。
  随着声望的增长,贾德的艺术活动从美国跨入欧洲。德国、荷兰、瑞士等地不仅有他展示作品的场所,也有支持和协助他的人士。到了生命最后的阶段,贾德的回顾展还延伸到日本,无论在何处,他都被视为美国美术的代表性人物。当然,美国仍是贾德创作的基地,他把不少时间花在经营马法的艺术世界。留在马法工作室桌上的色彩齐全的有机玻璃片,再加上那些草图,都能清晰地再现贾德设计师式的创作方法。
  后期的贾德,把探索扩展到他早就感兴趣的建筑和家具设计领域,他那些活动场所,从整个房屋到个别的门、桌椅、游泳池、室内装饰,有不少都经他改造或设计过。
  尽管这些兴趣会占用贾德的时间和精力,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批80年代以来的雕塑作品。1984年的《无题》和1989年的《无题》,一小一大,一置于壁面一放在地上,但均用铝材制成。与以往单个箱体独立存在或多个同样箱体间隔排列的方式不同,这两件作品有点像用彩色积木搭成的长方体,在整体中呈现出多种冷暖色块的对比,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显得颇为热烈欢快。这样的效果和情调确实有别于本文提及的许多贾德的代表作。当然,贾德并没忘掉其标志性的创作方式,1990年以氧化铝和有机玻璃两种材料构成的《无题》,以及1992年以钢材制作的《无题》,尽管分属高浮雕和圆雕,但都继续着箱体成组间隔排列、形色单纯的同样作法。
  就在创造力不减的时刻,1993年11月,在欧洲巡展的贾德被科隆的医生诊断出患了淋巴癌。急速发展的病情,没多久就夺去了贾德的生命,1994年2月12日,他病逝于纽约医院。
  (特约编辑 戴际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9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