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脾虚湿阻、胃热湿蕴、冲任失调型肥胖120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可加重全身各系统的负担,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防治肥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肥胖症中医分型以脾虚湿阻、胃热湿蕴、冲任失调三型为多见。笔者采用灸法治疗此三型肥胖症患者120例,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符合中医辨证标准,排除如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继发性肥胖,各类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不能坚持治疗者。其中脾虚湿阻型50例、胃热湿蕴型40例、冲任失调型30例,共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84例,年龄18~60岁。
1.2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亚太地区成人体重指数标准(BMI),正常的指数约为18.5~24,>24为超重,>28为肥胖,>30为高度肥胖。②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脾虚湿阻型: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胃热湿蕴型:形体肥胖、喜食肥甘或消谷善饥、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冲任失调型:形体肥胖、头昏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白、脉细数或细弦。此型均为女性患者。
2治疗方法
2.1操作方法三型患者均应用灸法,用单头灸器,每穴5 min,自上而下施灸;4周为一疗程,前两周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一次,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一周,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患者体重,要求体重测量标准化,即定时、定秤、定条件(饮食、衣服等),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各型肥胖取穴组成脾虚湿阻:水分、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胃热湿蕴:支沟、内庭、曲池、腹结、三阴交。冲任失调:关元、带脉、血海、太溪、三阴交。
3疗效标准[2]
显效:体重下降5 kg以上;有效:体重下降2 kg以上;无效:体重无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4治疗结果
显效79例,占65.8%;有效35例,占29.2%;无效6例,占5.0%。总有效率95.0%。
5总结
祖国医学认为肥胖者有三个特点:身形肥胖;多脂,皮厚;血液较常人有所改变,认为其血液黏稠,运行缓慢,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后世汪昂有“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之说,陈修园亦云:“大抵禀素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
治疗肥胖则多从“痰”入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其功效有独到之处,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可散风寒、通经络、扶阳气、固气脱、消瘀块、散结滞,在临床中多用于虚寒之证。许多医家认为灸法有劫阴耗气之弊,把灸法用于热证视为畏途,然而,通考《黄帝内经》全文,并无“发热不能用灸”的条文与字样,却有“热病二十九灸”之说;汪石山的《针灸问对》中有云“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收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由此可见,灸法并非是“以火济火”,而恰恰是“热能行热”,故火热之证,灸亦所宜。灸法较为温和,适用于慢性病的调理,可对肥胖症患者紊乱的生理机能进行综合调理,标本同治,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达到健脾化湿、清热和胃、调和冲任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肥胖症患病人数迅速增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积极地要求对肥胖症进行治疗。口服药物和针刺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许多病人因药物的副作用和针刺的疼痛而不能坚持。灸法没有药物服用不当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比药物内服治病的范围更广,对于畏惧针刺者,可避免针刺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感染,价廉且方便。观察资料显示,采用灸法治疗肥胖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能较好地控制反弹,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2-836
2何玲娜,田丰伟,李宁.神阙八阵穴闪罐治疗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4,24(6):396
(收稿日期:2008-0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5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