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分析其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有何种价值。方法:对被我院证实的18例患有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以及在院治疗期间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2例(脾脏和肾脏各1例)。在18例患者中肿瘤发生的部位为:肝脏11例,肠系膜3例,脾脏2例,大网膜1例,肾脏1例(右肾)。CT仅行平扫示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15例,均匀密度3例;与附近组织分界清晰13例,与附近组织粘连5例;病灶形态呈类圆形以及不规则圆形14例,呈花瓣形4例(肝脏4例);脾脏2例均钙化。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示11例病灶为中轻度强化,4例病灶不强化;12例病灶在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呈不均匀强化;6例在延迟期出现了减小或向中心聚集的现象。3例肝脏IMT表现为三环征,病灶周围出现肿块且长时间不消退6例,肠系膜炎2例,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脏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出现胆管扩张和结石。结论:通过对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基本确定患病情况,但确诊仍需进一步病例检查。
  【关键词】腹部疾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7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1
  前言: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肿瘤,由于该细胞的分化几率相对于其它细胞要小很多,因此该类疾病十分少见。该肿瘤多发生于肺部,在其他部位较为少见,并且由于发病后CT表现上无明显变化因此容易出现诊断错误的现象。本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8年5月-2017年11月接受治疗的18例患者的腹部CT表现、病例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目的是增强我院医护工作者对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并供其它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5~52,平均(45±4.7)岁,35岁以上12例。临床表现:无明显不适5例,发热3例,间接腹痛3例,脾大2例,腹部包块2例(脾脏2例),便秘2例、肛门坠胀2例。其中2例有脾切除病史,1例有扁桃体切除病史,1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
  1.2 方法 我院采用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CT机及GE Hispeed双螺旋CT扫描仪。检查前8h不可进食,检查前需饮650ml以上的清水。行仰卧位,进行腹部范围扫描,扫描仪器需与身体保持8mm的距离。扫描分为三期,分别为:平扫、动脉期(22~26s)、门静脉期(55~75s)、延迟期(160~280s)。采用增强扫描需要在进行前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以2.5~3.5ml/s的速率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250mg/ml)90ml。扫描管电压(125±5)V,电流(300±50)mA,层厚1mm,螺距0.8~1.2mm。
  2 结果
  2.1 肿瘤的部位及大小 在18例患者中,肝脏11例,肠系膜3例,脾脏2例,大网膜1例,肾脏1例(右肾)。肿瘤的大小与形状并不统一,直径为2.1~15.0cm,平均为7.2cm。在这些患者的病灶中,单发15例,多发3例。经过多次检查,肿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但是变化程度不大,肿瘤附近的部位会被挤压。
  2.2 肿瘤形状及边缘 肿瘤的形状为呈现类圆形9例,呈现不规则形状5例,在常规案例中会出现呈现圆形的情况,但是此次研究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因此并采取该种样本;与附近组织分界清晰13例,与附近组织粘连5例;病灶形态呈类圆形以及不规则圆形14例,呈花瓣形4例(肝脏4例);脾脏2例均钙化。6例在延迟期出现了减小或向中心聚集的现象。3例肝脏IMT表现为三环征,病灶周围出现肿块且长时间不消退6例,肠系膜炎2例,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脏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出现胆管扩张和结石。
  2.3 增强CT表现 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在全部18例患者的结果中,囊实性肿瘤11例病灶均存在中轻度强化的现象,而其中4例实性病灶出现整体的不规则强化,其中12例病灶在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呈不均匀强化,强化值在50~80HU。其中强化均不是囊性强化,不表现出液体填充的情况,主要是肿瘤形成的软组织成分构成发生的强化现象。
  2.4 肿瘤密度 CT仅行平扫示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15例,均匀密度3例。在15例轻中度病灶中,密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平扫约25~40HU,其中4例已经明显观察出钙化的现象,需进行及时治疗,2例出现腹部积液现象,已经成功通过导管导出,肿瘤内部一些地方会出现密度降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扫描一般都会在8HU以下。
  2.5 病理学表现 参与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了病理学检查,以此来确诊患有何种疾病,其中15例是在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后接受检查的,3例是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了穿刺活检。我们可以在患者身体上的取样观察到梭形细胞在快速地进行大面积、均匀性地增生,并且整体呈现网状分布,细胞核呈现杆状,细胞核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情况下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免疫反应,组织中不断生成淋巴细胞。
  3 讨论
  该疾病比较少见且导致疾病的原因尚没有定论,且很多情况下是在进行手术、集体受损等情况后患病,我们可以根据此基本判断出该疾病很可能是由于机体由于对自身受到损坏而不正常的反应而产生的。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肌纤维母细胞增生,进而导致患病。,在参与本次研究的18例样本中,病灶周围出现肿块且长时间不消退6例,肠系膜炎2例,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脏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出现胆管扩张和结石。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发病与年龄无关,我院自建立以来治疗过九岁到八十五岁患有该病的病人,但是根据统计,女性患者要偏多,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肌纤维母细胞更容易发生增生现象。18例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4.7)岁。该病没有明显的特征,一般为发热、腹痛、付账、便秘等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出现无力、眩晕等,这些情况多数会在接受治疗后减轻或消退。18例中,年龄25~52,平均(45±4.7)岁。无明显不适5例(27.8%),发热3例(16.7%),间接腹痛3例(16.7%),脾大2例(11.1%),腹部包块2例(脾脏2例)(11.1%),便秘2例(11.1%)、肛门坠胀2例(11.1%)。
  根据CT表现以及临床特点,可以基本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但是确认仍需要进一步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蔡香然,刘斯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學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
  王铸.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