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正常者占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正常者占比(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营养支持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关键词】胃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1
  胃癌是临床高发消化道肿瘤病症,全球年均新增胃癌病例已突破100万人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胃癌患者,由于患者受手术应激反应影响,个体分解代谢状态增强,因此有必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为了探讨科学的营养支持方案,本文以我院2015.6-2018.8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就单一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的预后效果展开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采用抛硬币法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7岁,平均(61.48±3.5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平均(61.62±3.18)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②预估存活时间>3个月;③均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肝、肾、心功能不全;②精神病;③代谢性疾病;④其他肿瘤患者。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均衡性优良。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结合患者实际病况科学计算需求量,营养物质配比如下:葡萄糖3.0~4.0g/(kg·d),氮量0.18~0.25g/(kg·d),脂肪1.6~2.0g/(kg·d),非蛋白质热量106~120kJ/(kg·d)。营养液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胰岛素,将液体混合装入3L医用袋中,静脉滴注。
  观察组给予患者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d采用全肠外营养,营养液配比同对照组。术后第2d采用37℃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2h后经鼻饲管或营养泵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1000ml,缓慢增加营养液量,循序渐进,直至增加到2000ml为止,不足的液体量可经静脉滴注补充。
  1.3 觀察指标
  (1)保留患者连续3d24h的尿液,检测肌酐水平,求取均值,根据肌酐身高指数(CH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将所得结果与同性别、身高的健康体检者的标准肌酐值相比较,所得的百分比即为CHI,CHI>90%即可判定为营养正常[2]。(2)记录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3)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
  用SPSS23.0处理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检验营养状态等计数资料(%、n),以t检验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等计量资料(),P小于0.05,代表有差异。
  2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对比
  干预前,对照组营养正常者占比44.12%(15/34),观察组营养正常者占比50.00%(17/34),组间数据对比,=0.236,P=0.627;干预后,对照组营养正常者占比76.47%(26/34),观察组营养正常者占比100.00%(34/34),组间数据对比,=6.941,P=0.008;本组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22.666,P=0.000;对照组=7.432,P=0.006。
  2.2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肠外营养能够满足肿瘤患者术后所需的营养成分支持,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肠黏膜萎缩、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情况,影响患者术后恢效果[3]。而肠内营养可经胃肠为患者提供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持机体肠道屏障功能,预防感染事件发生,从而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经本文实践证实,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采用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有学者[4]对89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方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单纯性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35.6%,且前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前组间营养正常者占比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正常者占比达到了100.00%,远高于对照组营养正常者占比的76.47%,充分说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远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53%,表明观察组采用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有效防控患者术后感染、腹胀、腹泻等并发症事件,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后营养支持,能够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经鼻饲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使患者经肠道直接吸收糖、氮、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电解质,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风险,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钱进, 李倩. 胃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12):903-904.
  崔红元, 李照, 朱继业. 外科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肝功能分级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4, 22(2):82-86.
  李晨, 陈贵进, 郭玉霖, 等.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6, 37(6):599-602.
  沈文龙, 王钰全. 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12):1424-14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