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 探究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宫腔粘连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经诊断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诊断,及时采用系统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再次粘连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腔粘连;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207-01
  宫腔粘连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壁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现抽选我院收治的78例宫腔粘连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宫腔粘连患者资料,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诊断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诊断
  (1)询问病史:就诊过程中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了解术后阴道流血量,持续时间,既往月经情况,阴道分泌物性状,腹痛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腹痛性质,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是否严格避孕。
  (2)妇科检查:了解阴道分泌物性状,是否有阴道炎症,宫颈是否充血、宮颈口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是否有举痛及摆痛,子宫体有无压痛,子宫大小及双侧附件区有无异常增厚及压痛。
  (3)B超检查:疑似宫颈管粘连或宫腔粘连者应行B超检查。
  (4)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断:切忌宫腔镜一次进入宫腔,要从宫颈管开始仔细观察,包括宫颈管黏膜是否完整,子宫颈内口的形态与大小,从宫颈管、宫颈内口逐渐进入宫腔,以免忽略了子宫颈管特别是子宫内口及子宫峡部的粘连病变[1]。
  1.2.2 治疗
  (1)分解粘连:已诊断子宫颈管粘连者,在腹痛明显时采用探针和Hegar子宫颈扩张器,先用探针探查子宫颈内口及宫腔深度和形态,再扩张宫颈至6~7mm直径,使宫腔滞留淤血排出。如遇子宫颈管或宫颈内口粘连闭锁者,探针插入子宫颈管3~5cm即遇到阻力而难以深入宫腔,则需仔细查清子宫位置,了解子宫颈与宫体间屈度,宫体有无扭转,然后由1号(1mm外径)Hegar扩张器开始逐号扩张,缓慢,谨慎地进入宫腔,如子宫颈管粘连致探针进入宫腔困难者,需在B超监测或宫腔镜下操作,以防止进入假道。
  (2)预防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增殖:近年来采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3~6个月,临床证实可预防宫腔再粘连,且因宫内节育器作为异物存放宫腔使子宫产生前列腺素量增加,进一步引起月经量增加。一般经宫腔镜直视下分离粘连后(不论分离是否完全),均可按宫腔粘连部位放置相应大小的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至少为2~3个月。选择节育器不可过大,过硬。对于伴有子宫颈管内口粘连者,宜选用放纵臂较长的T型或V型节育器。官腔粘连严重者宜选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较为柔软的节育器。在宫腔粘连分离后均可采用雌一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连续2~3个周期[2]。
  (3)帮助恢复子宫腔的正常形态与功能:经以上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人工周期治疗3~6个月后可取出宫内节育器,同时行HSG或宫腔镜检查。宫内节育器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经人工周期治疗仍无阴道出血者,需尽早取出节育器,以免节育器嵌入宫内膜导致取器困难。
  2 观察指标与结果
  两组患者经诊断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宫腔粘连的发生原因及机制:正常宫腔前后壁紧贴,但因解剖上的特点,其肌层表面被覆完整的一层内膜,这层内膜根据其生理特征而分为两层,即功能层与基底层,随着卵巢周期的变化,子宫内膜也呈周期性的改变,在月经期出现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剥脱,基底层会重新生长修复,不会发生宫腔粘连。但是,如果子宫内膜的基底层被破坏,不能重新生长,使宫腔内肌层裸露,便会发生宫腔粘连。宫腔粘连通常发生在妊娠期子宫内膜损伤后,特别是分娩或流产后1~4周内刮宫,常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纤维瘢痕形成使子宫腔缩窄、扭曲变形,因纤维蛋白原渗出、沉积再继发感染则可形成宫腔粘连[3]。
  因为粘连部位及范围不同,宫腔粘连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主要为:月经异常,继发性月经过少或闭经,人流或刮宫术后月经过少、闭经并有周期性下腹痛;继发性痛经,不孕、早孕期流产、产后出血等。
  本研究中两组宫腔粘连患者经明确诊断、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6例,有效11例,治疗显效率为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治疗显效率为48.7%,治疗总有效率为74.4%。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明确诊断,及时采用系统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再次粘连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军煜.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9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9).
  [2] 谢怀益.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6,(34).
  [3] 张秋红,程永立.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3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