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新生儿黄疸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消化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特点以及其肠道微生态。方法:将慢性消化病患者按照IBS、UC、CRC分为3组,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道微生态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IBS患者多以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为主;UC患者多以腹泻、腹痛、粘液便为主;CRC患者多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为主。与健康人群相比,IBS患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和真菌有所增多;UC患者的乳酸杆菌减少,肠球菌明显增多;CRC患者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增多。结论:不同的慢性消化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特点不同,其肠道菌群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2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Metho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IBS, UC and CRC,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ost patients with IBS had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and change of stool habit. Patients with UC mainly have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and mucus stool. CRC patient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abdominal pain, changes in stool habits and blood defecation. Compared with healthy people, bifidobacteria and lacto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IBS patients, while enterobacter and fungi were increased. Lactobacillus decreased and enterococcus increased in UC patients. Bifidobacteria in CRC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enterobacter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 differe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testinal flora.
  Key words: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lorectal cancer; Ulcerative colitis
  人體存在有口腔、皮肤、泌尿系以及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微生态系统实最大的和最复杂的一个。有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慢性消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比如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症(IBS)、结直肠癌(CRC)以及肥胖等[1-2]。本研究旨在了解和分析IBS、UC、CR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慢性消化病患者。180名消化病患者中有IBS、UC、CRC患者各60名,其中男性97人,女性83人,患者年龄在32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6岁。所有研究对象目前无严重并发症并且在采集粪便标准之前的1月内未使用抗生素等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同时在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人群应无胃肠道疾病且在斤3月内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记录慢性消化病相关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腹胀、血便、粘液便、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3/d,或排便次数<3次/周)、恶心、呕吐、里急后重。
  检测患者肠道菌群:取新鲜粪便加入生理盐水,采用10倍稀释法稀释后,选择不同稀释度接种于选择培养平板上,需氧军培养在37℃培养箱内,厌氧菌培养则采用抽气换气培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厌氧菌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LS培养基),需氧菌为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最后根据涂片和菌落数结果来进行菌群分析,菌落数据取对数(lgCFU/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P
  Symbol|@@
  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慢性消化病的临床症状分析:
  IBS患者多以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改变为主;UC患者多以腹泻、腹痛、粘液便为主;CRC患者多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为主。由此可见不同的慢性消化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2.2 不同慢性消化病的肠道微生态分析
  3 讨论
  肠道微生态系统由400多种肠道菌群和其所在的肠环境组成。健康个体的整个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正常的消化、屏障保护等功能,按时一旦这种平衡被打乱,就会影响健康从而导致各种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粘液便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非特异性结肠炎,结直肠癌是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为主要症状的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这些疾病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些消化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其与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BS患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和酵母菌有所增多;UC患者的乳酸杆菌减少,肠球菌明显增多;CRC患者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增多。由此可见不同的慢性消化病的肠道菌群也不一样,但都表现为益生菌减少而致病菌增多。综上所述可知,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紊乱在慢性消化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慧,杨琳,王娜.肠道微生态与代谢性疾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9):4841-4844.
  [2] 齐静,郝欣,李建辉.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疾病关系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1):58-59.
  [3] 刘志鹏,冯强.肠道微生态与疾病[J].营养学报,2017,39(02):105-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75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