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索在创伤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收治创伤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给予芬太尼镇痛、镇静,观察组患者35例给予瑞芬太尼镇痛、镇静,观察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创伤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镇痛、镇静;瑞芬太尼
  创伤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感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疼痛感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不良心理状态可诱发或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病情,因此临床常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来减少这些负面刺激。芬太尼是临床常用镇痛、镇静药物,不过其半衰期较长,若肝肾代谢功能差别容易大量积聚于体内,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显示瑞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更佳[1]。为进一步印证,本研究探讨在创伤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瑞芬太尼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ICU创伤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9 - 64岁,平均(40.6±5.2)岁;体重44 - 62 kg,平均(56.2±8.6)kg;APACHEⅡ评分(11.36±3.75)分,包括多发伤8例,胸部损伤7例,腹部外伤8例,四肢骨折1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7 - 62岁,平均(40.2±4.91岁;体重42 - 61kg,平均(55.8±8.7)kg;APACHEⅡ评分(11.72±4.11)分,包括多发伤11例,胸部损伤7例,腹部外伤5例,四肢骨折12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lCU病房进行治疗和观察。同时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表1 两组VAS评分对比(i±s,分)指数(CI)等指标进行检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2.5μg/kg,维持剂量0.1 - 0.3μg/(kg.min)。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2μg/kg,维持剂量0.15 - 0.3μg/(kg.min)。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①采用VAS评分法分别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评分。②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R、MAP、LVEF及CI水平变化。③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疗效通过两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VAS评分对比:观察组用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用药期间发生心动道缓1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压2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用药期间发生心动过缓2例,恶心呕吐4例,低血压1例,发生率20.00%。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 P=0.28, P> 0.05)。
  讨论
  ICU创伤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感和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需要采用麻醉性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进行缓解,但临床镇痛、镇静药物较多,不同的镇痛、镇静药物效果亦不同,故探索最佳的镇痛、镇静药物意义重大[2]。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镇痛、镇静药物,常与丙泊酚联合用于镇痛、镇静麻醉之中,但芬太尼具有半衰期长、容易积聚于体内、不良反应大等缺点[3]。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肝脏代谢不同,其通过肝脏外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且仅仅只有5 -9 min的半衰期,无论滴注时间长短或是采取何种滴注方式,停用5 -7 min后血浆浓度均可降低50%[4]。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用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说明瑞芬太尼在镇痛效果上要显著高于芬太尼,这可能与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关。瑞芬太尼应用后可迅速达到较高血药浓度,通常在60 - 80 min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而芬太尼则需要2-3h。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患者用药后HR、MAP、LVEF及CI指标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药物用药之后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药物均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直接对脊髓后角突触直接作用,有效抑制大脑皮层对疼痛的反应。此外,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瑞芬太尼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临床在创伤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参考文献
  [1] 吕红艳,王竹梅.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肠道肿瘤根治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26):44-45.
  [2]张永辉,熊建琼,张雷,等.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5,22(32):4496-4498.
  [3]李莉.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创伤患者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0
  (3):109-111.
  [4]杨祖悌.不同麻醉药物对创伤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4):42-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