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及其他抑酸剂治疗, 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5例、显效率46.7%, 有效39例、有效率52.0%, 无效1例、无效率1.3%, 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2例、显效率42.7%, 有效36例、有效率48.0%, 无效7例、无效率9.3%, 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 P=0.03<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3.63±2.42)h、住院时间为(7.25±2.08)d, 均短于对照组的(35.81±3.67)h、(10.57±2.46)d,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为(245.26±52.71)ml, 少于对照组的(426.49± 76.74)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的输血量, 提高其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的肝硬化患者中, 多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引发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障碍、工业中毒或药物、血吸虫等。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病死率高达8.0%~13.7%。因此, 为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 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05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45例, 女30例;年龄35~73岁, 平均年龄(57.42±5.68)岁;肝硬化类型:肝炎后肝硬化41例, 酒精性肝硬化32例,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47例, 女28例;年龄36~ 75岁, 平均年龄(56.38±6.42)岁;肝硬化类型:肝炎后肝硬化42例, 酒精性肝硬化32例,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补液、输血、吸氧、抗感染、护胃、止血、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保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836)及其他抑酸剂治疗。将0.25 mg生长抑素作为负荷剂量, 溶于1 ml 0.9%氯化钠溶液中, 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利用微量泵以0.25 mg/h持续静脉滴注, 待患者出血控制后, 继续用药2~3 d, 有效预防患者再出血[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湖南赛隆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369)治疗, 将40 mg泮托拉唑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 静脉滴注, 2次/d, 每次间隔12 h, 持续治疗3~7 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治疗1~2 d后无活动性出血, 呕血停止, 黑便消失, 病情恢复, 视为显效;将患者治疗2~3 d内呕血及黑便停止, 病情有所恢复, 视为有效;将患者治疗3 d后仍有呕血、黑便等现象, 病情没有恢复甚至恶化,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5例、显效率46.7%, 有效39例、有效率52.0%, 无效1例、无效率1.3%, 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2例、显效率42.7%, 有效36例、有效率48.0%, 无效7例、无效率9.3%, 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 P=0.03<0.05)。
  2. 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3.63±2.42)h、住院时间为(7.25± 2.08)d, 均短于对照组的(35.81±3.67)h、(10.57±2.46)d,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为(245.26±52.71)ml, 少于对照组的(426.49±76.74)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 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 后期则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 多系统也會受累, 肝硬化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及癌变等并发症[3]。   生长抑素主要适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出血、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预防和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等。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生长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及胰岛素等的分泌, 抑制胃蛋白酶、胃泌素的释放, 有效减少内脏血流, 降低门静脉压, 降低侧支循环的血流及压力, 从而减少肝脏血流量[4, 5]。
  泮托拉唑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通常用于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一艾综合征。泮托拉唑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还能减少胃液的分泌量, 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其活性。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溃疡等在止痛及止血方面的疗效显著[6, 7]。在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良好,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 使其输血量有所降低, 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5例、显效率46.7%, 有效39例、有效率52.0%, 无效1例、无效率1.3%, 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2例、显效率42.7%, 有效36例、有效率48.0%, 无效7例、无效率9.3%, 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 P=0.03<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3.63±2.42)h、住院时间为(7.25±2.08)d, 均短于对照组的(35.81±3.67)h、(10.57±2.46)d,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为(245.26±52.71)ml, 少于对照组的(426.49±76.74)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的输血量, 提高其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禤海锋.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25(5):623-624.
  [2] 赵晶凤, 刘群, 王秀艳, 等. 云南白药联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1):92-96.
  [3] 张金秀.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33):80, 96.
  [4] 高成广, 谢峰, 冯亚东. 生長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2): 284-287.
  [5] 赵美伟.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32例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8):16-17.
  [6] 胡中邦, 刘尚忠.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3):281-282.
  [7] 王凯.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172-173.
  [收稿日期:2018-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