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实验组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3.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频率,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梗死,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丁苯酞;奥扎格雷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大腦、脊髓或视网膜局部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以往医学上认为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 复发风险低于脑卒中, 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高, 7 d内为4%~10%, 90 d为10%~20%[2]。此外,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还易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脑卒中预警事件, 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在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以往多选用奥扎格雷钠,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丁苯酞已广泛用于治疗中[3]。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组采用丁苯酞、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研究, 效果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 且近期内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 并已排除脑血管畸形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及患有癫痫、低血糖、偏头痛、梅尼埃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昏厥、周期性偏瘫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实验组男18例, 女18例;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58.62±6.41)岁;病程6个月~3年, 平均病程(1.47±0.72)年。 对照组男19例, 女17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9.12± 6.55)岁;病程7个月~3年, 平均病程(1.45±0.6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 实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 即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规格: 100 ml∶25 mg∶0.9 g/瓶)25 mg, 2次/d静脉滴注, 7 d为 1个疗程, 持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即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856, 规格:4 ml∶80 mg/支)与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626, 规格:100 ml/瓶)80 mg, 2次/d静脉滴注, 7 d为1个疗程, 持续治疗4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TG、FIB含量。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发作频率降低>90%;显效:发作频率降低70%~90%;有效:发作频率降低40%~70%;无效:发作频率降低<40%。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G含量。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治疗前后FIB含量。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时, 使患者呈仰卧位, 头颈仰伸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 通过三维功能多方位探查、测量局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IB含量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TG、FIB含量分别为(2.59±0.50)mmol/L、(2.98±0.54)g/L, 对照组TG、FIB含量分别为(2.60±0.51)mmol/L、(2.99±0.55)g/L; 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分别为(2.03±0.30)mmol/L、(2.00±0.15)g/L, 对照组TG、FIB含量分别为(2.56±0.30)mmol/L、 (2.71±0.48)g/L;治疗前, 两组TG、FI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68± 0.70)mm、(26.69±5.15)mm2,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69±0.72)mm、(26.70±5.16)mm2;治疗后, 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0.77±0.21)mm、 (19.05±4.17)mm2,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56±0.80)mm、(21.89±4.68)mm2;治疗前,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1例转氨酶轻微升高患者, 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食欲不振患者, 经饮食指导后均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成分变化等多种病因相关, 而奥扎格雷钠能够阻碍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 抑制谷氨酸释放, 降低细胞内钙浓度, 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进而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 起到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 并通过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 缓解脑水肿, 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起到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
  本次研究中, 對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实验组给予丁苯酞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中治愈9例, 显效17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中治愈3例, 显效7例, 有效13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3.8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TG、FI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频率,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梗死,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瞿砚舟, 吕锦, 蓝丽康, 等.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5): 406-408.
  [2] 杨照玲. 丁苯酞对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6, 25(14):68-71.
  [3] 井延涛, 程乾, 鲁秀荣.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北方药学, 2018(1):151-152.
  [4] 李雪娇. 观察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2):157-158.
  [收稿日期:2018-09-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