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FES)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 6 min步行距离(6MWT)、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36.88±7.45)分、AROM(9.57±1.51)°均高于对照组的(20.47±4.66)分、(5.22±1.3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明显, 患者BBS评分、AROM、10 mMWS、6MWT、FAC评分等均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患者sEMG、FMA-L评分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肌内效贴;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步行能力
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行功能受到明显的制约, 患者足背屈不充分, 形成足下垂步态, 摔倒风险增加, 下肢功能明显受限[1]。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着重要意义。本院开展了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54~71岁, 平均年龄(63.48±7.68)岁;病变性质:出血16例, 梗死14例;瘫痪方向:左侧18例, 右侧12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53~70岁, 平均年龄(62.79±8.24)岁;病变性质:出血17例, 梗死13例;瘫痪方向:左侧17例, 右侧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瘫痪方向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单侧发病;神志清楚, 可以配合干预;能够在辅助条件下步行, 存在偏瘫侧足下垂;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足下垂伴有关节挛缩畸形;不符合本研究干预方案。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主要是良肢位的摆放, 进行主动牵张训练和被动牵张训练, 使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 结合患腿负重训练、屈髋屈膝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
1. 3. 1 对照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分为放松腓肠肌的Y型贴法和促进胫前肌收缩的I型贴法, 增强腓骨长短肌力量则采取I型贴法, 24 h更换1次, 治疗4周。
1. 3.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患者佩戴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进行步行训练,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传感器的位置, 1次/d, 30 min/次, 5 d/周, 治疗4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BBS评分[2]、AROM[3], 10 m MWS、6MWT、FAC评分、sEMG、FMA-L评分。各项指标判定标准均为数值越高说明患者步行能力恢复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AROM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36.88±7.45)分、AROM(9.57±1.51)°均高于对照组的(20.47±4.66)分、(5.22±1.3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 m MWS、6MWT、FAC评分对比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10 m MWS、6MWT、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EMG、FMA-L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sEMG、FM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也叫做中风,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患者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4]。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往往伴有足下垂步态, 临床表现为行走的时候足下垂、内翻。
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是利用功能性电刺激原理, 通过步态传感器检测小腿摆动位置和摆动速度, 追踪并控制低频脉冲电刺激小腿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 使其收缩, 以替代或改善肢体已丧失的运动功能, 提高功能性移动能力[5-9]。通过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 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 通过改善踝屈伸肌的肌力和张力的不平衡, 使得足下垂步態得到改善, 而且在纠正足下垂的同时, 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以及步行的能力[10-13]。
肌内效贴主要是利用贴布的粘弹性以及力学的方向, 配合肌动力学以及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强化特定的肌肉, 达到良性的刺激, 使得患者获得感觉输入, 提高收缩能力。肌内效贴主能够达到一种持续的感觉输入, 可以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干预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ROM、10 m MWS、6MWT、FAC评分、sEMG、FMA-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联合干预, 使患者得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总之, 肌内效贴联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明显, 患者BBS评分、AROM、10 mMWS、6MWT、FAC评分等均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卢战, 唐艳, 胡凤丹. 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33(9):1102-1104.
[2] 李江坤, 张津华, 赵春水.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伴有足下垂、足内翻患者的疗效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3):2374-2375.
[3] 张朝兵, 王秀元, 吴伟.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临床疗效观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7(3):56-59.
[4] 何玲燕, 冯玲, 陈争一.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康复学报, 2017, 27(1):40-43.
[5] 赵军, 张通. 偏瘫步态功能障碍特点原因分析及步行康复训练对策的研究//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 2014:1.
[6] 陈佩顺, 李豪, 李陶韬, 等. 肌内效贴结合足下垂助行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的临床观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 11(6):545-546.
[7] 杨婷, 林强, 程凯, 等.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 2017, 32(6):451-454.
[8] 黄怡, 万新炉, 潘翠环, 等.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 9(3):231-232.
[9] 宋玮, 王德强. 肌内效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8(4):14-16.
[10] 罗予, 卞荣, 孟殿怀, 等.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 中国康复, 2012, 27(6):414-416.
[11] 王桂丽, 贾杰. 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足下垂合并内翻的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 2016, 31(6):434-437.
[12] 王珊, 李正发, 杨明, 等. 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12):89-92.
[13] 焦睿, 王单, 廖亮华, 等. 肉毒毒素注射后功能性电刺激与运动平板同步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及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9):674.
[收稿日期:2018-1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