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63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3例)和B组(30例)。A组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 B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术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 A组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03%;B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与开放手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的特点, 更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开放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29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发生于踝部的损伤性关节炎, 其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的软骨增生、软骨固化[1]。目前手术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的有效方式, 传统手术方式为开放性手术, 但创伤大、出血多, 患者的接受程度低[2],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开始在临床应用。本次研究通过对63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应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3例)和B组(30例)。A组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4.2±5.3)岁;患病部位:左侧17例, 右侧16例。B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35.0±5.7)岁;患病部位:左侧16例, 右侧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踝关节骨性标志和血管神经走向, 入室后取仰卧位, 予以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经前内侧或正中关节切口入路, 首先置入关节镜查探关节内情况, 清理坏死的关节软骨、增生水肿的滑膜组织, 暴露内外髁关节及胫骨远端, 剪除1~2 cm软骨, 确保关节面咬合良好, 以克氏针交叉固定胫距关节, 将修整好的自体髂骨或异体骨经管套置入踝关节融合部位, 术中经C型臂X线透视满意后沿克氏针置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 清洗切口后缝合、包扎。
  B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选取平卧位, 自踝关节外侧做弧形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剥离骨膜暴露腓骨, 自踝上6 cm左右将腓骨切断并暴露踝关节, 清理关节面, 修整新鲜的松骨质面, 在胫骨下段取一4.0 cm×2.5 cm大小的全厚胫骨皮质板, 在胫骨槽对应的距骨体和颈部凿一隧槽, 大小胫骨与皮质板对应, 后将胫骨皮质板放置于骨槽中, 以髓内钉固定胫距关节, 以螺钉固定胫腓联合, 在踝关节内填入自体骨及异体骨, 加压夯实后加压、包扎。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 包括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②术后随访1年,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功能评分, 以AOFAS评价患者的踝关功能恢复情况, AOFAS评分为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 A组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 为慢性关节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3.03%;B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6例, 包括2例慢性关节疼痛、2例切口感染、1例关节强直和1例踝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 P=0.000<0.05)。
  3 讨论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青壮年, 多由创伤、承重失衡及关节活动负重过度引起, 可使踝关节出现疼痛、僵硬等表现, 随着病情的加重, 可引起关节肿胀、积液及畸形,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对于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仅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 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仍需采用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中应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与开放手术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恢复快的优势。术前,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 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 A组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更显著的作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是采用小切口入路, 无需大范围剥离的骨膜, 创伤小并可节省手术时间[4-7]。在清理关节面时, 在关节镜下可获得清晰的视野, 较好的保留骨骼的轮廓, 获得良好的骨端对位和关节融合角度, 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 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8-11]。
  另外本研究还显示, A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03%;B组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分析原因是由于与开放手术比较, 微创踝關节融合术的创伤轻, 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 与开放手术比较,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优点, 还更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晓敏, 周晓庆, 贾斌, 等. 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在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8):102-105.
  [2] 高超, 余化龙, 黄成校, 等.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世界中医药, 2017, 12(a01):432.
  [3] 许骏, 谢林.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3):368-373.
  [4] 李刚, 张鹏, 王小武.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11):1590-1593.
  [5] 蔡培强, 邵玉凯, 李伟, 等.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骨科, 2017, 8(1):16-19.
  [6] 孟庆阳, 戚超, 刘凯, 等.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4):1591-1593.
  [7] 朱英会, 王志坚, 仲涛, 等.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4):63-64.
  [8] 赖坤聪, 钟华, 孔禄生, 等.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 青岛医药卫生, 2015, 47(5):330-332.
  [9] 杨广钢, 潘永雄, 李中万, 等. 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5):60-61.
  [10] 邓以平. 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30):123-124.
  [11] 秦明和. 踝关节融合术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8, 37(11):80-81.
  [收稿日期:2018-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