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以“经皮穴位电刺激、中风病”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中风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6-0086-03
  
  中风病又称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常伴有感觉、吞咽、言语和肢体运动障碍等。TAES是由物理医学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acupoint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和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人体穴位把电流传入体内进行刺激治疗疾病及改善功能水平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改善中风患者的功能障碍,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1 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
  1.1 上肢功能障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其中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12.5%-61%[2],且恢复时间较长,尤其手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范围较大,一旦手功能受损,恢复难度较大[3]。手部的伸腕和伸指功能对于人类上肢功能活动和生活自理至关重要[4-5],手功能恢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早期手功能训练后,25%-45%偏瘫患者手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6-7]。丁丽君等通过研究采取分期TEAS,主穴为手三里和外关两穴,配穴根据脑卒中后手所处分期选穴,软瘫期主要刺激受累侧优势肌(主动肌)上的穴位,恢复期主要刺激拮抗肌上的穴位,后遗症期治疗刺激主动肌与拮抗肌上穴位进行治疗,通过6周后治疗对比说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能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8]。陈瑶等[9]通过对4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采集分析患者肌肉的肌电信号、对肌肉功能进行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的结果快速切换电子开关给患者一个相应的刺激脉冲,在治疗过程中完全是随着患者的主观运动意愿来给予相应刺激,增强了患者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刺激手三里、外关治疗后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唐朝正等[10]通过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外关、手三里治疗手和上肢功能障碍,表明TEAS可能通过增加脑区网络连接、减少非相关脑区血流,降低脑氧摄取率、增加脑电活动、改善体感诱发电位和激活脑细胞,促进中枢脑功能重塑,从而提高上肢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彭源等[11]通过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患者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4穴,研究表明TAE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半球MEP,从而能够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 中风后下肢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发病后患者多遗留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约有25%的患者伴有严重步行功能障碍[12]。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因此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显得十分重要[13]。陈创等[14]通过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加TEAS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对比,通过电刺激足三里、阳阳陵泉使外侧肌群收缩,促进足背伸,纠正足内翻,减轻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范蓉[15]对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患侧昆仑、阳陵泉、足三里、太冲,通过治疗后FMA、CSS、BBs量表评分对比,结果显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彭源等[16]采用经皮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42例患者进行治疗,经皮穴位刺激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太冲四穴,治疗3周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显示TAES 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程度和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随着经皮电刺激技术脑激活机制的逐步揭示[17-18],经皮电刺激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TAES 无创而有效地融合低频电刺激和针刺这两种方法,对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和平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53%-71%[19]。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营养供给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吞咽障碍的患者长期留置胃管,影响患者的形象,在心理方面,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进食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均有较大影响。另外,由于误吸易致吸入性肺炎,引起肺部并发症的死亡率也高达50%[20]。TEAS通过刺激经脉,可袪痰袪瘀,疏通舌和咽部的经络,改善舌和咽部的运动功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另外,有研究认为刺激穴位还能使被破坏的反射弧重新建立,并能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脑的可塑性,而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21]。张艳艳等[22]通过对脑梗死后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24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临床观察示,经皮穴位电刺激水突和扶突穴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满意疗效,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张宇燕等[23]通过对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根据VFSS评分评定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结果显示单纯吞咽功能训练与单纯经皮穴位电刺激均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但是2组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训练组及TEAS组。TEAS通过刺激经脉,可袪痰袪淤,疏通舌和咽部的经络,改善舌和咽部的運动功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两者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3 中风后抑郁
  中风病后抑郁,是中风病发生后常见心理障碍疾病,表现不同,多伴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核心症状,既影响生活质量,也影响康复结果[24],严重影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5]。西医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有关,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NE)和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递质低下而致抑郁。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穴位电刺激能显著地降低血浆内皮素和升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直接减轻内皮素的组织损伤作用,增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组织的保护作用[26-27],达到预防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目的。有研究表明,经过低频直流电刺激治疗后,患侧脑区对健侧脑区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提示患者运动皮质功能发生了重组[28]。王勇军等[29]通过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及结合康复宣教组各60名中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证明无论是单纯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或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都有明显下降。牟玉庆[30]通过研究表明TAES 联合脑卒中情感障碍常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卒中后患者抑郁评分,可改善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对抑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经皮电刺激双侧太冲、合谷穴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
  4 其他
  中风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指脑卒中后自觉疲劳、乏力或能量缺乏而影响自主活动的感受[31],在短期内就可发生,独立于抑郁情绪,可长期存在的脑力劳动及体力活动后,其发生率为30%-78%[32],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并降低治疗效果。王蓉云等[33]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PSF患者4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药物和康复治疗,与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40例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状态,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蒙群利等[34]通过对120例中风患者进行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比,结果显示TEAS既能兴奋感觉神经,又能兴奋运动神经,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各种疼痛、改善异常的排便和排尿功能。欧海宁等[35]通过研究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很好地缓解脑卒中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改善焦虑情绪。刘艺等[36]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在停止治疗后的特定时间段内,仍可促进神经可塑性的延续。
  5 小结
  中风后产生肢体运动和吞咽功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相应皮层受损,神经传导通路阻断,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减少,导致神经肌肉支配障碍。TEAS可促进神经元功能重建及部分功能代偿,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支配障碍的肌肉,使其产生收缩,从而向神经中枢输入信息冲动,増强相应的脑功能区神经元兴奋性,促进中枢神经再生。TEAS不仅可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抑郁症状状态,还可以中风后疲劳、便秘、尿失禁等症状,可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由于目前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研究样本量小,无法明确与针刺后作用的互补程度及是否可以弥补针刺的即可效应,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川,申斌,许世闻.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6):1-3.
  [2]左婷飞,杨白燕.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后手功能障碍85 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8):677-678.
  [3]Bernhardt J,Dewey H,Thrift A,et al.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 for stroke(AVERT):phase II safety and asibility[J].Stroke,2008,39(2):390-396.
  [4]唐朝正,丁政,李春燕,等.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32-837.
  [5]Musicco M,Emberti L,Nappi G,et al.Early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patients:the role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time of initiation,and duration of intervention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3,84(4):551-558.
  [6]Bernhardt J,Dewey H,Thrift A,et al.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 for stroke(AVERT):phase II safety and feasibility[J].Stroke,2008,39(2):390-396.
  [7]Mikolajewska E.Associations between results of post-stroke NDT-Bobath rehabilitation in gait parameters,ADL and hand functions[J].Adv Clin Exp Med,2013,22(5):731-738.
  [8]丁丽君,荣积峰,王卫宁,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復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0-13.   [9]陳瑶,田婧,谢蓓菁,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454-457.
  [10]唐朝正,李春燕.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253-255.
  [11]彭源,张瑾,苏常春,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47-550.
  [12]Rosa M C,Marques A,Demain S,et al.Lower limb co-contraction during walking in subjects with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14,24(1):1-10.
  [13]Ng SS,Hui-Chan C W.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ask-related training improves lower limb functions insubjects with chronic stroke[J].Stroke,2007,38(11):2953-2959.
  [14]陈创,李姗,唐朝正.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3):168-170.
  [15]范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研究,2018,22(9):193-194.
  [16]彭源,张瑾,张廷碧.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46(1):19-22.
  [17]Zhang Y,Jiang Y,Glielmi CB,et al.Long-duration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alters small-world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s[J].Magn Reson Imaging,2013,31(7):1105-1111.
  [18]Jiang Y,Han Y,Zhang Y,et al.Thirty minut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modulates resting stste brain activitities:aperfusion and BOLD fMRI study[J].Brain Res,2012,31(1457):13-25.
  [19]COLAMG,DANIELESSK,COREYDM.Relevance of subcortical stroke,2010,41(3):482-486.
  [20]MVERFR,ELIACHARI.Manaing the aspirating patients[J].Am Jotolarygol,1994,15(1):1-17.
  [21]张艳艳,张筱英.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2017.10(10):755.
  [22]张宇燕,谢辉,魏妮.吞咽训练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9):652-654.
  [23]Youn JI,Sung KK,Song BK,et al.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motor func-tion impairments:a pilot study.J Phys Ther Sci,2013,25:725-728.
  [24]Piber D,Hinkelmann K,Gold SM,et al.Depression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Nervenarzt,2012,83:1423-1433.
  [25]燕铁斌.神经电生理手段在研究低频电刺激对脑可塑性影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9):771-772.
  [26]贡瑾,曹智刚.头部穴区经皮神经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56-2257.
  [27]刘定华,刘冬柏,洪珊珊.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21-824.
  [28]王勇军,何佳,张义敏.早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J].针灸临床杂志,2014(6):26-30.
  [29]牟玉庆.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30]张宇燕,谢辉,魏妮.吞咽训练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6,9(25):652-654.
  [31]Staub F,Bogousslavsky J.Fatigue after stroke:a major but neglected issue[J].Cerebrovasc Dis,2010,12(2):75-81.
  [32]Tang WK,Chen YK,Mok V,et al.Acute basal ganglia infarcts in post stroke fatigue:an MRI study[J].J Neurol,2010,257(2):178-182.
  [33]蒙群利,叶彩霞,崔海峰,等.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6(14):1990-1993.
  [34]欧海宁,周凯欣,黄彬.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病杂志,2015,13(7):881-883.
  [35]刘艺,赵延欣,许云飞.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J].同济大学学报(医版),2012,33(3):105-108.
  
  (收稿日期:2019-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41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