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广大患者一直挥之不去的困扰就是疼痛问题。疼痛问题既是患者关注的问题,又是医学上外科治疗的关键课题,疼痛管理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患者是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时,一听到开皮、割肉、敲骨头,心中就会产生抗拒感,不想受痛受苦,所以迟迟未能下决心做手术,从而耽误了患者的病情。而术后疼痛更是广大患者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 关于疼痛的概述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疼痛的本质就是一种疾病,而术后的疼痛则是最常见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正常的疼痛可能演变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慢性疼痛,最后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症。由此可见,要高度重视术后疼痛的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疼痛和应激反应在手术后的首日就能达到最高峰值,它们相融合会增加患者的应激性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心血管问题。因此,术后疼痛阻碍了患者咳痰、翻身和下床运动,同时亦会引发患者的呼吸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应对患者术手疼痛问题,医学上采用了多模式镇痛管理来缓解患者的疼痛问题。
  二 手术后的疼痛种类
  手术本身就是“开皮、割肉、刮骨疗伤”的过程。因此,术后疼痛是避免不了事,根据医学对术后疼痛性质及发生机制来进行划分,可以将术手疼痛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炎症性疼痛、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性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是以伤害性疼痛为主,而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症性疼痛是构成慢性疼痛的主体,医学实践证明,这三种疼痛的原理各有不同,因此,应对疼痛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用药存在相应差异。医生要反复认真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结合药物的特性,才能对症下药,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三 术后疼痛的机制概述
  术后疼痛的本质归类到急性疼痛,它既有炎性痛、切口痛和内脏痛,还有感受伤害痛、非感受伤害的心理痛,更有外周性疼痛、中枢性疼痛、脊髓水平疼痛和脊髓水平以上疼痛,疼痛机制不同,分类也不同,患者在术后会产生伤害性感知,因为患者在术后能通神经系统感知伤害性刺激或潜在损伤,患者的感知和处理过程就是伤害性感知。伤害性感知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传递、转导、调控和感知。
  转导的英语全称是transduction,它将A6纤维和神经C纤维受到的损伤、炎症刺激所产生的伤害信息,通过传递发送到脊髓。
  传递的英语全称是transmission,它将疼痛信息进行整理传播,将信号从患者的脊髓通过神经的传递,直接传送到大脑皮层,而患者就通过大脑皮层的感知系统,现对疼痛进行相应的调控,通过大脑的下行作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释放,通过强化强髓背角,以此達到阻断突触传递的目的,从而实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
  以上就是抑制或降低疼痛的工作机制,通过对疼痛的转导、传递和感知,来实现对疼痛的调控,这些工作机制就是多模式镇痛的理论基础。
  四 关于疼痛的认识误区
  许多患者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手术前后都不需要使用镇痛药,一旦感觉到疼痛时,就吃些止痛片,又或者打止痛针就足够了,其实,这种认识是常见的疼痛管理误区,由于许多患者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导致术手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其实只要患者做过手术,都会引发身体上肌肉组织损伤,甚至可能引生局部的炎症反应,一旦患者出现炎症反应,患者除了感觉到疼痛外,还会拖慢患者切口的正常愈合。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理变化,最后造成慢性疼痛,为患者带来并发症的风险。由此可见,当患者疼痛不明显时,使用抗炎镇痛药是有效的,能帮助患者减轻术手疼痛。
  此外,从医学临床实践得知,由于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一旦患者术手出现组织损伤,并且造成炎症反应后,会使到痛觉神经更加敏感,从而使患者出现爆发性疼痛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在患者疼痛不明显,或者术前初期就吃用镇痛药,更有利于帮助患者降低炎症反应的水平,减轻痛觉神经敏感性,将患者的感受痛觉阈值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患者不轻易感觉到疼痛。帮助患者建立术后康复信心。
  五 多模式镇痛管理的思路
  患者术后要缓解疼痛需要开展多模式镇痛管理,这需要利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和药物,以实现副作用相减、镇痛相加的目的,这种思路是有效安全可靠的,它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树立术后康复信心,提高患者对术手生活的满意度。
  多模式镇痛管理要做到五个P,分别是predictive,preven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和pre—interven—tional。中文的名称分别为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和早干预。并且镇痛管理上的标准也要做个四个结合,第一,局麻药一阿片类药一非阿片类镇痛药结合。第二,切口镇痛一炎性镇痛一内脏镇痛结合。第三,预防性镇痛 一术中镇痛一术后镇痛结合。第四,神经阻滞(PCEA)一静脉镇痛 (PCIA)一口服镇痛结合。
  (一)术后镇痛要慎重使用阿片类药,不可单靠阿片类药的作用
  虽然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广泛的受体镇痛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可能出现减少 胃肠活动、抑制呼吸、尿潴留和增加平滑肌痉挛等问题,并且在停用和应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会引发痛觉过敏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医学临床上,要慎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以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二)非阿片类镇痛药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术后镇痛管理上,患者在服用阿片类药的基础上,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种组合用药方式不仅能帮助患者对抗炎性痛,还可以对阿片类药起到良好的节俭作用。因此,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组合用药,以达到帮助患者镇痛的目标。
  (三)最佳镇痛效果方法是神经阻滞
  虽然术手使用最普通的是术后静脉镇痛。但其他神经阻滞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更佳,它能够保证从源头上切断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递和转导。从而实现镇痛效果。
  (四)术后镇痛的基础是预防性镇痛
  经医学临床证明,预先镇痛能有效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用量,保证患者术后的身体舒适度,和“早干预”的医学理念相一致。因此,医生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引导患者不要忍痛,要善于和医生沟通,积极参与到术后镇痛的管理中去。
  由此可见,患者术后疼痛在医学上是完全可防可治的,患者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镇痛治疗管理中。
  参考文献
  夏涵, 邓硕曾.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7, 13(1):66-67.
  史国强. 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管理中多模式镇痛的应用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12):1344-1345.
  王庆, 崔灿, 赵国栋. 手术后多模式镇痛[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 5(2):136-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4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