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者47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干扰素雾化组23例(观察组)和利巴韦林雾化组24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重组人干扰素Ⅸ-2b和利巴韦林进行雾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通过1个疗程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咽部疱疹病损的消失时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退热时间、咽部疱疹的消失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a -2b较利巴韦林可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优选辅助治疗手段。
  关键词 干扰素;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流涎、拒食及突发高热,稍大患儿可有咽痛不适[1]。柯萨奇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原菌,患儿感染该病原体后咽峡部形成多发疱疹和溃疡为特征性病理改变,影响患儿的饮食,部分严重者出现脱水及严重的重度症状,甚至遗留有神经损害等[2]。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抗病毒治疗的途径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以呼吸道雾化为主,使药物直达病灶,同时起到呼吸道湿化的作用[3]。局部雾化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干扰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目前关于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报道较多,但关于其对患者病程及症状改善的影响的对比分析较少。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进行局部雾化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7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两组,其中干扰素组(观察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7岁,平均(5.6±1.2)岁;病程1-3d,平均(1.9±1.5)d;临床表现:体温> 38.5℃1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3-8岁,平均(5.7±1.1)岁;病程1-3d,平均(1.8±1.3)d;上述患儿均临床表现为体温高于38.5℃,部分患儿出现稽留热,同时伴有口周流涎,年龄较小患儿哭闹不安,厌食,体检见咽峡部及悬雍垂溃疡、疱疹形成。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不升高。两组患儿临床诊断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执行[4],对于诊断不明确,疑似为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合并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者为排除对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退热、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赛诺金)30μg加人生理盐水2 mL中超声雾化吸入,持续时间5 - 10 min,1次ld,3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 mg/kg加人生理盐水2 mL中雾化吸人。两组患者共治疗1-2个疗程。
  观察指标:(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总体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通过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流涎、哭闹不安、厌食等症状缓解,体查见咽峡部溃疡消失或溃疡面明显缩小。③好转:治疗1个疗程后体温明显下降或有低热、流涎,哭闹不安、厌食等症状好转,咽峡部溃疡无明显扩大,病损数无明显增多。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2)相关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咽部疱疹病损的消失时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以(x+ s)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观察:观察组患者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87.O%;对照组24例,治愈12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7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均在我院通过不同时间的治疗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患者通过干扰素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的缓解程度及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退热时间(4.5±l.l)d vs (6.9±1.7)d,咽部疱疹病损的消失时间(5.5±1.2)d vs (7.6±1.9)d,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2/23) vs 16.7%(4/24).住院时间(6.3±l.l)d vs (8.2±1.6)d。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因使用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儿科的常见疾病,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常表现为骤起高热,同时伴有流涎、咽痛及哭闹不安等,患儿家长因起病急骤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治疗上能迅速控制患儿的症状,改善患儿的进食状态是家长及儿科医生共同关注点。疱疹性咽峡炎由科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作用于咽部黏膜,表现为咽部及口腔颊黏膜疱疹、溃疡形成,治疗上给予针对病因治疗加对症处理。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使用途径包括雾化途径、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利巴韦林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该药仅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而无直接灭活作用,可引起骨髓抑制或贫血、损害宿主细胞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使用该药时也仅仅采用雾化吸入途径。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生物因子,大量研究已证实其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与干扰素受体结合使编码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基因活化,继而合成抗病毒蛋白作用于病毒mRNA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干扰素通过雾化治疗可直达患儿咽喉患处,使药物直达病灶,将药物治疗效果发挥最大,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药物雾化,减少药物全身使用造成的发热、肌肉酸痛及心、肝、肾等毒性。在雾化过程中对于较大患儿易于配合者采用喷嘴式给药途径,对于3岁左右的年幼患儿使用面罩式雾化途径,调节雾化流量,雾化持续5 - 10 min。通过对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现,通过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两种抗病毒药物雾化治疗后,干扰素使用组在总体有效率、发热缓解时间、咽部疱疹病损的消失时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说明通过雾化治疗途径抗病毒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弓育梅.干扰素雾化治療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4080-4081.
  [2] 肖东霞,张增秀,黄景雷.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5,15(12):76-77.
  [3]黄钰.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3):357-358.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2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