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进展性脑梗死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临床治疗效果, 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治疗组NDS评分为(18.1±5.1)分, 与对照组的(18.3±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NDS评分(10.2±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3.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阿加曲班;神经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40
  脑梗死是目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发病时间窗不同, 临床发病亚型不同, 一部分患者发病后, 会出现脑组织局限性缺血、缺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加重, 临床称为进展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 约占急性脑梗死的25%~40%[1], 其发病程度严重影响预后。作者对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阿加曲班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估,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2017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和治疗适应证。纳入标准:①年龄42~75岁, 血压波动在200~110/120~65 mm Hg(1 mm Hg=0.133 kPa);②包括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 发病在72 h内, 均未给予超早期溶栓治疗;③肌力0~Ⅳ级, 可伴口角偏斜、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其他颅内神经缺损及颅内压增高症状;④头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排除既往脑血管病遗留严重肢体活动障碍, 排除轻度神经功能缺损, 如轻偏瘫、单纯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⑤无其他活动性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疾病史, 无精神疾病及过敏史;⑥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0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61.5岁, 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3例、女7例, 平均年龄60.2岁, 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同时给予中药活血化瘀及脑保护制剂常规治疗, 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感染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 具体如下。
  1. 2. 1 治疗组 将阿加曲班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保持24 h持续静脉滴注, 维持此法用药2 d;之后改为10 mg阿加曲班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 3 h左右完成滴注, 2次/d, 维持此法用药5 d;同期给予阿司匹林口服, 100 mg/次, 用药14 d后观察疗效。
  1. 2. 2 对照组 将奥扎格雷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均1次/d, 用药14 d后观察疗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ND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 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NDS评分减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判定临床治疗效果:ADL为1级, NDS减分率>89%为基本痊愈;ADL为2级, NDS减分率46%~89%为显著进步;ADL为3级, NDS减分率18%~45%为进步;ADL为4级, NDS减分率<18%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ADL分级标准:功能无障碍为1级;轻度功能障碍为2级;重度功能障碍为3级;完全丧失生活能力为4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NDS评分 治疗前, 治疗组NDS评分为(18.1±5.1)分, 与对照组的(18.3±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NDS评分(10.2±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3.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中, 基本痊愈4例(20%)、显著进步8例(40%)、进步7例(35%)、无效1例(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患者中, 基本痊愈1例(5%)、显著进步3例(15%)、进步8例(40%)、无效8例(40%),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12/20)。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在脑梗死发病后48 h内阶梯式加重, 甚至72 h还在继续发展, 病情不稳定, 致残率、致死率高。在我国, 脑梗死是第2大疾病死亡原因[2], 进展性脑梗死是由多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年患者常见, 在诸多因素中, 以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基础上发生常见。脑梗死后脑血流供应障碍, 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迅速产生不可逆损伤, 尤其是中心区由于缺血严重, 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很快死亡, 为不可逆性损伤, 但缺血的周边区临床称为周围缺血半暗带区, 半暗带损伤为可逆的, 仍有侧支循环供血, 获得部分血液供给, 如果及时干预治疗, 可使血流恢复, 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能有效改善。
  虽然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使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受益, 但严格的时间窗及禁忌证使该方法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较为无能为力。阿加曲班的出现, 及时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脱落, 血管内皮破损, 胶原表面暴露, 血小板聚集其表面, 启动内、外凝血途径, 最后导致血栓形成, 从而加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阿加曲班能有效干扰凝血酶的激活, 凝血酶的激活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 抑制凝血酶, 可有效阻止血栓形成及进展, 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流供给,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阿加曲班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 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3]。其抗血栓作用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协助, 通过阻止凝血酶的催化或诱导反应发挥抗凝血作用, 阻止血栓发展。另外阿加曲班能有效选择凝血酶, 对血凝块相联的凝血酶及游离的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此外, 凝血酶亦参与脑组织血管损伤、炎症反应及细胞毒性反应, 动物实验表明, 在缺血的脑组织中, 凝血酶被异常激活[4]。因此可以推测抑制凝血酶可以通过阻止血栓的再形成、扩展以及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调血管炎症因子, 起到阻止脑梗死的进展及改善预后的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治疗组NDS评分为(18.1±5.1)分, 与对照组的(18.3±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NDS评分(10.2±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3.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阿加曲班还有以下优点[6]:①半衰期短, 停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2~4 h内即可恢复到正常, 故容易控制药物抗凝的水平;②不产生任何中和或者非中和抗体, 效价恒定;③不干扰血小板功能, 不引起血小板下降, 不导致血小板减少症;④无免疫原性, 与肝素抗体没有任何交叉反应。临床应用阿加曲班同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可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总之, 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如果无法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 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能明显阻止脑梗死进展加重, 同时不会有脑血管出血风险, 而且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利于改善预后, 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 刘太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荟萃, 2013, 28(6):655-656.
  [2] 耿文娟, 王丽娟.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4):625-626.
  [3] 许俊堂. 阿加曲班临床应用的进展. 血栓与止血学, 2007, 13(4):180-182.
  [4] Chen B, Friedman B, Whitney MA, et al. Thrombin activity associatedwith neuronal damage during acute focal ischemia. J Neurosci, 2012, 32(22):7622-7631.
  [5] Ueshima S, Fukao H, Okada K, et al. The effect of Argatroban on injured endothelial cells by thrombi.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00, 11(7):631-639.
  [6] 冯湧. 新一代抗凝血药阿加曲班的临床应用进展.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8, 31(2):51-53.
  [收稿日期:2019-0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57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