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脑梗死患者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取14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14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体检者均实施相同的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大小、类型。结果 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90.28%、90.63%, 均高于对照组的17.10%、21.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中大部分动脉硬化斑块为脂质型, 斑块形状有一定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0.71±0.29)mm;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动脉硬化斑块主要为钙化性, 斑块的形状不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1.50±0.41)mm。研究组患者斑块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63, P=0.000<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通过超声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能够对患者脑梗死诊断提供参考, 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15
  脑梗死是老年患者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脑梗死的发病速度比较快, 且病情发展较为紧急, 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有关研究中指出, 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加强对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观察非常重要, 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式为超声检查[2]。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就诊的14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探究脑梗死患者超声诊断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塊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就诊的14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750例, 女680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2.2±8.2)岁。另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774例, 女676例;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63.1±8.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研究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中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患者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心、肝、肾等存在系统性疾病;存在精神异常情况或有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或家属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及体检者均实施相同的超声检查, 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位平躺, 使用软枕将双肩位置适当垫高, 将头部调整为后仰状态, 面部偏向检查的另一侧, 检查过程中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8 MHz, 扫描起点为颈总动脉位置, 按照胸锁孔突肌外援位置直至颈动脉分叉以及颈外动脉方向进行扫描, 同时详细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所有患者及体检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科室医生进行观察分析, 统一意见后给出最后的诊断结果, 如出现意见不同情况需邀请科室其他专家进行综合分析, 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大小、类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对
  比 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为1291例、检出率为90.28%, 其中颈内动脉319例、检出率为22.31%, 颈内动脉交叉部位728例、检出率为50.91%, 颈外动脉231例、检出率为16.15%, 其他部位13例、检出率为0.91%;颈动脉狭窄的检出例数为1296例、检出率为90.63%。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为248例、检出率为17.10%, 其中颈内动脉76例, 检出率为5.24%, 颈内动脉交叉部位135例、检出率为9.31%, 颈外动脉33例、检出率为2.28%, 其他部位4例、检出率为0.28%;颈动脉狭窄的检出例数为317例、检出率为21.86%。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422、1381.814, P=0.000、0.000<0.05)。
  2. 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大小以及类型对比 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中大部分动脉硬化斑块为脂质型, 斑块形状有一定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0.71±0.29)mm;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动脉硬化斑块主要为钙化性, 斑块的形状不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1.50±0.41)mm。研究组患者斑块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63, P=0.000<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 主要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缺血及缺氧所致, 脑梗死情况的发生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软化及坏死等情况, 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 乏力以及间歇性肢体麻木等[3, 4]。患者发病2~3 d时会发展至病情高峰期,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情况, 如意识障碍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情况[5], 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退化等严重情况, 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会成较大的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脑梗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6]。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90.28%、90.63%, 均高于对照组的17.10%、21.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中大部分动脉硬化斑块为脂质型, 斑块形状有一定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0.71±0.29)mm;研究组超声检查结果中动脉硬化斑块主要为钙化性, 斑块的形状不规则, 斑块内膜厚度为(1.50±0.41)mm。研究组患者斑块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63, P=0.000<0.05)。可见, 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多于健康人,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健康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类型也比较特殊, 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脂质型为主, 且斑块较为规则, 厚度相对较薄,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钙化性为主, 斑块形状无明显规则, 且斑块内膜厚度比较厚[7]。临床诊断中可将此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分辨率较高, 能够全面显示出斑块的面积、类型, 且能够清晰显示出斑块纤维帽表面的具体形态特征[8]。
  综上所述, 提升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对于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扫描和观察是脑梗死患者临床中的重要标准之一, 超声检查在其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 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患者的依从性更高, 检查准确率比较高, 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状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精细的参考指标, 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蕾.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1):107-109.
  [2] 何薇, 李霞, 袁巍, 等.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数字医学, 2017, 12(8):68-71.
  [3] 赵博.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4):48-49.
  [4] 李艳莉. 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23):48-49.
  [5] 许云辉, 陈华平, 钟秋琴.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4):744-745.
  [6] 宋玉娟.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应用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 30(1):15-17.
  [7] 王美玲.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20(2):386-387.
  [8] 肖优芳. 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9, 32(1):20-21.
  [收稿日期:2019-0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69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