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20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TC、TG、LDL-C、FBG及FIN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CRP及m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 能有效控制血压, 调整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 抑制机体炎症水平, 降低mALB水平, 保护肾功能,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厄贝沙坦;氨氯地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3.059
  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均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 常合并发病, 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与机体胰岛素抵抗、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靶器官损害等有关。两病互相影响, 血压控制不佳可导致肾小球血管的粥样硬化, 还可加速糖尿病病情恶化, 而血糖控制不良也可加快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恶化,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 均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全科门诊治疗的20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中, 男53例, 女47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8.3±7.4)岁。对照组中, 男52例, 女48例;年龄61~84岁, 平均年龄(68.9±7.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和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但<180/110 mm Hg。排除標准: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脏病、药物过敏等患者[2]。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治疗, 控制饮食、合理运动, 服用盐酸吡格列酮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060), 30 mg/次, 1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49]治疗, 15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 5 mg/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清指标水平。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患者TC、TG、LDL-C、FBG、FINS, 评估血糖及血脂代谢情况;检测患者血清CRP及mALB, 评估机体炎症程度及肾功能。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且降至正常范围内, 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 并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但降至正常范围内, 或下降10~19 mm Hg, 但未降至正常范围内, 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舒张压或收缩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TC、TG、LDL-C、FBG及FIN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TC、TG、LDL-C、FBG及FIN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及mALB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RP及mALB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CRP及m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 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若血压长期升高, 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伤, 造成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容易在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紧张等情况下发生头晕、心悸、疲劳等症状, 临床可通过测量血压明确诊断[4]。2型糖尿病一般发病在35~40岁, 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为2型糖尿病时体内仍会产生大量胰岛素, 但这些胰岛素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很差, 使得机体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 因此, 治疗时需要使用药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减轻胰岛素抵抗[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时互为影响, 血压和血糖的升高会加重对靶器官功能的损害, 使得心、脑、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6]。因此, 严格控制血压及血糖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ARB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这两类药物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保护肾功能, 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厄贝沙坦为常用ARB类药物, 可抑制AngⅠ和 AngⅡ之間的转化, 与AngⅡ竞争性结合AngⅠ受体, 抑制醛固酮的释放, 阻止血管收缩, 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7]。同时厄贝沙坦可促进受损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修复, 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刺激交感神经, 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另外, 厄贝沙坦具有肾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 对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或存在微蛋白尿症的患者, 早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8]。厄贝沙坦的口服给药吸收率良好, 利用率达60%~80%, 能够减少药物用量,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氨氯地平属于CC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上钙离子内流, 达到舒张血管, 减轻外周血管阻力, 达到降压目的, 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 降低心肌对氧含量的需求, 保护心功能。其起效缓和, 作用时间长, 且不会引起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5]。两药合用能够协同增效, 在增强控制血压效果的同时, 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 有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并降低了尿微量蛋白水平, 保护肾功能, 还能抑制机体炎症水平, 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6]。
  综上所述,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确切, 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良好, 并能调节血糖及血脂代谢, 抑制炎症水平, 保护靶器官功能,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兴.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海峡药学, 2012, 24(10):163-164.
  [2] 李云春.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北方药学, 2017, 14(5):124-125.
  [3] 汪佑诚.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7):1770-1772.
  [4] 石秀锦, 张翼.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药房, 2011, 22(32):3036-3037.
  [5] 张西莹.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8):2876-2878.
  [6] 吴红样.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4):453-454.
  [7] 李朵, 樊富荣.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生物技术世界, 2016(4):202-203.
  [8] 刘欣.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3):85-87.
  [收稿日期:2019-06-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40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