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2017年2月-2018年11月),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38)与参照组(n=38),参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MA、BBS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脑卒中 悬吊核心稳定训练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suspension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recovery. Method: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recovery from strok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8).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38) and reference group (n=38)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combine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suspension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functional scale (FMA) score,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score, the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the health survey summary (SF-36) sco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MA and BB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F-36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uspension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troke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 the balance function and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腦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破裂或脑血管阻塞所致,致残率较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相关研究指出,基础治疗结合有效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以探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2017年2月-2018年11月),(1)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脑卒中且处于恢复期;既往无脑卒中病史。(2)排除标准:具有运动禁忌证者;双侧肢体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n=38)与参照组(n=38)。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68岁,平均(57.16±4.87)岁。参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8~69岁,平均(57.62±4.69)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签署承诺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降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对症治疗。
  1.2.1 参照组 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训练模式、训练动作,实施翻身、重心转移等康复训练,50 min/d,5 d/周。   1.2.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1)认知能力评估。以目的性访谈明确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依照患者受教育情况评估患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制定护理计划。(2)认知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汇总既往成功康复案例及疾病相关知识,编撰成册并打印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消除患者所存错误认知,引导患者树立正确观念。(3)行为干预。使用挪威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实施康复训练。①仰卧位骨盆上抬、患侧下肢动态交替上抬训练,患者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气垫置于患者头下,患侧踝部使用弹性膝吊带悬吊,健侧踝部、膝部使用非弹性吊带悬吊,臀部使用弹性悬吊带减重,训练交替模式为骨盆和患侧下肢同时上抬维持、骨盆上抬患侧下肢放松、骨盆放松患侧下肢上抬。②侧卧位腰椎中立位患侧下肢上抬训练,健侧踝部使用无弹性悬吊带悬吊,腰部使用弹性悬吊带减重,患者躯体应同健侧下肢为同一直线并维持,患侧上肢上抬维持,患侧、健侧下肢并拢维持。③俯卧位腰椎中立位患侧下肢动态交替上抬训练,上肢交叉置于胸前,患侧踝部使用弹性悬吊带悬吊,健侧踝部、膝部使用非弹性吊带悬吊,腹部使用弹性悬吊带减重,训练交替模式为骨盆和患侧下肢同时上抬维持、骨盆上抬患侧下肢放松、骨盆放松患侧下肢上抬,通过增减弹性带长度、弹性带振动程度调节训练难度,且应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训练难度应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因训练难度过高,患者出现过度疲劳。④跪位肩部牵伸,训练跪位位置为悬吊点正下方,双膝部宽度同肩部宽度一致,吊带置于髂前上棘水平,腹部使用弹性绳固定,手握悬吊带,肘关节伸直,身体前倾至肩关节呈90°,单手握悬吊带,护理人员在旁予以指导、保护。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整升降床高度及悬吊带长度控制患者训练姿势,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早期训练时间应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患者一旦出现疲劳感应即刻停止训练,后期训练应逐渐增加训练动作维持时间,提高训练质量。调整常规康复训练时间为30 min/d,悬吊康复训练时间为30 min/d,5 d/周,两组均训练8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共34分,评分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共56分,评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2)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共42分,评分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3)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共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BBS评分
   干预前,两组FMA、B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MA、BBS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2.3 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見表3。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等特点,病死率为10%~30%[4]。近年来,随临床医学发展,脑卒中病死率虽得到有效降低,但相关数据显示,约80%脑卒中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5-6]。因此,临床应积极予以最佳护理方案,以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常规康复训练内容单一,整体效果与临床预期存在一定差距。认知行为干预为既往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用护理方案,通过认知评估,明确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自身理解能力水平,依此制定护理方案,可保障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对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康复成功案例,引导患者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及康复积极性[7-9]。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属于新型康复训练方法,近年来,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挪威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实施康复训练,可恢复患者躯干核心稳定肌群、髋部稳定肌群,以激活相关核心肌群,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仰卧位骨盆上抬及患侧下肢交替上抬训练作用于骨盆上方深层肌肉系统,侧卧位腰椎中立位患侧下肢上抬训练作用于患侧髂肋肌、腰肌,俯卧位腰椎中立位患侧下肢动态交替上抬训练作用于腰背肌、多裂肌、臀大肌,跪位肩部前伸训练作用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多种训练方式作用于患者躯体不同部位,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10-12]。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FMA、BBS评分较参照组高,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表明该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可见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华,俞力行,王艳芬,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4):380-382.
  [2]严旻.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26-28.
  [3]蔡超群,唐春妮.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7,32(23):96-98.
  [4]孙海欣,王文志.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发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5):337.
  [5]裴晋云,陈红霞.疏肝解郁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3):381-385.
  [6]张锐,宋郁喜,黄荣.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3):15-18.
  [7]吴际军,张先庚,梁小利,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和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4):660-664.
  [8]张敏,刘艺红,杨燕,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5):934-937.
  [9]王新华.早期被动功能锻炼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3):1794-1796.
  [10]柏京,吴华,李亮,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64-366.
  [11]孙增鑫,闫彦宁,赵振彪,等.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4):305-307.
  [12]荣积峰,王卫宁,吴毅,等.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2):109-112.
  (收稿日期:2019-07-02) (本文编辑:张亮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9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