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以超声技术检验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声像图特点差异。方法:此次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表现差异,对比良恶性叶状肿瘤二维灰阶超声图像,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结果:80例患者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其中35例为良性肿瘤,26例为交界性肿瘤,19例为恶性肿瘤。经检验分析发现,三种肿瘤情况在肿瘤形状、大小、边缘、后方回声、钙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度、内部均匀回声占比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P<0.05)。同时交界性肿瘤边界清晰度、内部均匀回声占比又较恶性肿瘤占比更高(P<0.0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血流情况发现,三者血流信号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超声技术检验准确度较高,能够根据肿瘤边界清晰程度、内部回声情况等判定良恶性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良恶性 超声图像 特点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in breast phyllodes tumors by ultrasound techniqu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9, 80 patients with breast phyllodes tumo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were analyzed. Two-dimensional gray-scale ultrasound imag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compared the color Doppler blood flow images. Result: Eighty patients were unilateral single lesions, of which 35 were benign tumors, 26 were borderline tumors, and 19 were malignant tumors. According to the test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shape, size, margin, posterior echo and calcification level (P>0.05), but the boundary resolution and internal uniform echo ratio of benign tum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ignant tumors and borderline tumors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boundary definition and internal uniform echo ratio of borderline tumo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ignant tumors (P<0.05). Blood flow imaging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flow signal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technique in breast phyllodes tumors is high. It can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umor boundary and internal echo,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乳腺癌屬于临床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约占恶性肿瘤疾病的5%左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不良危害。乳腺癌的病理相对复杂,常见乳腺癌类型可分为非浸润性癌与特殊性浸润癌两类,其中非浸润性癌通常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特殊性浸润癌通常包括: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等。此两类癌变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技术已较为完善,临床对其诊治也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性的标准[1]。但对于特殊性浸润癌中乳腺叶状癌,由于并不常见,临床缺乏对其声像图像特点认知。本文以2015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8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为例,利用二维灰阶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技术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及血流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单发肿瘤情况,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均判定为乳腺叶状肿瘤疾病,符合WHO乳腺癌诊断要求标准;(2)全体患者肿瘤均为单侧单发情况;(3)全体患者均出现乳房肿块情况,接受二维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检查。排除标准:(1)患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3)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41.2±1.1)岁,经检验发现肿块直径短则1.5 cm,长则11.2 cm,平均(6.2±1.1)cm。其中病灶位于左乳患者38例,病灶位于右乳患者42例。病程时间短则15 d,长则3年,平均(1.02±0.02)年。   1.2 方法
   全体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具体过程为:调整患者体位至平卧仰卧位,将双侧乳房完全暴露,调整探头频率在6~15 MHz,实施常规扫描,沿逆时针方向获取多个切面图像。重点扫描病灶处,由各个角度实施超声扫描,同时记录下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边界情况、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等信息。同时评估肿块的血流信号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表现差异,对比良恶性叶状肿瘤二维灰阶超声图像,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
   遵照Adler半定量法对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等级越高,肿瘤分期越高。其中肿瘤内部未发现明显血流信号判定为0级;肿瘤内部能够发现1~2处少量短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判定为Ⅰ级;肿瘤内部能够发现3~4处大量短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判定为Ⅱ级;肿瘤内部能够发现2条以上主血管、3~4处丰富短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判定为Ⅲ级。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表现差异
   此次80例患者经诊断发现,良性肿瘤患者共计35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共计2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计19例。良性肿瘤病理学表现为:病灶发生膨胀状,细胞间质间排列较为疏松,同时存在较清晰的核分裂情况,但未表现出出血、坏死等情况。交界性肿瘤病理学表现为:病灶发生浸润性生长,细胞间质间排列紧凑,出现一定程度的核分裂问题,能够发现少量出血、坏死情况;恶性肿瘤病理学表现为:细胞间质见排列密集,但细胞质中能够发现空泡,导管相对较少,已发生明显的核分裂情况,表现为大面积出血、坏死现象。
  2.2 肿瘤良恶性二维灰阶超声图表现差异
   对二维灰阶超声影像分析发现,8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超过3 cm的患者共计62例,占比77.50%,肿瘤形态呈不规则状患者共计19例,占比23.75%,包括非圆状或非分叶状,肿瘤呈平行生长状患者共计74例,占比92.50%,肿瘤边缘呈光滑状患者共计54例,占比67.50%,内部均匀回声患者共计44例,占比55.00%,后方增强回声患者共计59例,占比73.75%,病灶处发生钙化患者共计6例,占比7.50%。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三种情况在直径、形态、生长状态、后方增强回声、钙化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清晰度方面、内部回声方面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3 肿瘤良恶性血流图像表现差异
   此次80例叶状肿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0级、Ⅰ级血流患者21例,Ⅱ级、Ⅲ级血流患者59例,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图像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是女性乳腺肿瘤类疾病中极为罕见的病症,根据现代医学数据统计显示,该疾病占乳腺肿瘤类病症的0.3%~0.9%[2]。该疾病本身属于乳腺组织中的纤维上皮异常增生而引发的肿瘤,但仅占纤维上皮癌变疾病的3%左右,由此可见该疾病的罕见性。其病灶的特点为整体呈间叶状,也是这种肿瘤疾病的独特性之一,疾病名称由此而来,也成为了诊断和鉴别该疾病的重要依据。同时这种疾病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中部分良性肿瘤也会带有部分恶性肿瘤特点,且向恶性肿瘤转变的几率更大,对患者的危害也更深。通常发现乳腺叶状肿瘤时,患者体内病灶已经进入了侵犯或转移阶段,以放化疗的方式所获得的疗效微不足道,因此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外科切除手术疗法[3]。根据临床调查情况,患者接受手术的时机和患者预后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如患者接受手术时其乳腺病灶还未开始转移,则其术后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癌细胞已开始转移的患者。因此临床医生对于该疾病手术时机非常看重,但乳腺叶状肿瘤本身属于癌症中较为罕见的病症,其影像学诊断的资料就显得尤为珍贵,而超声检查本身准确性较高,对患者也不会构成损伤,可用于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工作中。
   患者病灶整体呈分叶状是该类肿瘤的独有特点之一,但其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仅占23%左右,且具有该特征的肿瘤良恶性之间差异不够明显,也就说明这一特征虽然可以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叶状肿瘤,但并不能用于判断其病灶的良恶性。国外的医学研究者则提出利用超声影像学下病灶体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指标,并且指出病灶直径超过3 cm的情况下,其恶性概率超过80%,但国内相关大数据研究则显示二者之间并没有过于明显的联系[4]。国内部分学者经临床研究指出,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灶具有压迫自身周围健康乳腺间质组织的特点,可以形成一定范围的假包膜,其中良性病灶在超声影像学下可清晰看到这种假包膜的边缘,具有此类型特征的患者接近90%;而恶性肿瘤的病灶边缘则呈模糊状态,仅有不足20%的恶性肿瘤病灶边缘仍清晰可见,由此可将这种特征作为判断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数据之一,但仍不能完全单纯依靠这一指标判断。
   同时,在超声影像学下乳腺叶状肿瘤病灶内的回声反应程度较低,这一特性与病灶内包含的间质细胞数量较多有关,间质细胞本身体积较大,其内含有丰富的细胞液,是人体内输送营养的细胞,因此其在超声下形成的回声普标较低[5-8]。加之该疾病病灶内会形成很多囊性结构,能够与其他纤维肿瘤进行区分,也会影响回声的大小。国内学者根据这种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灶内回声均匀性与其良恶性这间有着一定联系。其中如具有囊性结构病灶的回声几乎没有,则说明该囊性结构内已发生纤维化病变,这就是病灶恶性化发展的特征之一[9-10]。而病灶内囊性组织坏死、出血、基质成分分叶状增生等也能够导致回声消失,可以将其作为判断乳腺叶状肿瘤良惡性的参考标准。根据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便是乳腺叶状肿瘤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在判断其良恶性病变程度时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的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时机[11-12]。    总之,乳腺叶状肿瘤超声技术检验准确度较高,能够根据肿瘤边界清晰程度、内部回声情况等判定良恶性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曹艺敏,周少萍,胡田,等.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24):4970-4973.
  [2]李娜,苗爱雨,陈雅玲,等.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超声与磁共振图像特征分析及诊断价值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7):618-622.
  [3]吕文豪,聂芳,张雪云,等.乳腺巨大良性叶状肿瘤多模态超声表现1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15(7):449.
  [4]汪林,隋秀芳,李红苗,等.超声在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6):745-748.
  [5]董晓燕,程遵华,薛晓红,等.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高频超声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16(1):35-38.
  [6]方建强,单世胜,赵维安,等.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8,27(5):421-425.
  [7]薛姗姗,李宁,盛薇,等.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6):110-113.
  [8]江桂琼,甘科红,陈旭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彩超表现及其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7):1170-1174.
  [9]李婷婷,康春松,李慧展,等.剪切波弹性成像图像分型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7):540-545.
  [10]汪思娜,徐维敏,秦耿耿,等.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3):362-366.
  [11]牟泳霖,曹军英,里子彧,等.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2):114-116.
  [12]邬昊婷,汪登斌.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影像特征与病理表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42(2):181-184.
  (收稿日期:2019-10-25) (本文編辑:张亮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1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