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疏导疗法在社区失能老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疏导疗法在社区失能老人心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大同市平城区居住的60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心理疏导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仅给予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导。采用SCL-90量表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失能老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疏导疗法 社区失能老人 心理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6.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6-00-03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in the Nursing Car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Community/LIU Caixia, DUAN Aixu, NIU Chunhong, XUE Wenxing, TIAN Qiaozhe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26): -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in the nursing care of disabled elderly in community. Method: From October 2018 to June 2019, 60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Pingcheng District of Datong C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any form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ly gave home care guidance for the disease, the SCL-90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total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ct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compulsive symptoms and paranoid parano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other facto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rapy Community disabled elderly Psychological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Da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Datong 037009, China    目前我国已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失能老人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对象。截至2015年,我国完全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人达4 063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8.3%[1],预计到202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4 200万人[2]。该人群因常年疾病缠身,丧失自我照顾能力,加之老年人视力、听力、理解力下降,很容易形成自卑、孤独、烦躁、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两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失能老人的晚年生存质量明显降低[3]。在宋平等[4]研究中提出,在满足失能老人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建设,关注失能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長期照护服务机制,满足失能老人多样化需求。
   心理疏导疗法由鲁龙光教授创立,是具有民族特色、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及临床广泛运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从该疗法的治疗实践看,其对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精神病康复期预防复发及青少年适应障碍等疗效显著[5]。鉴于此,本研究结合以往相关研究资料,在了解失能老人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疗法干预该人群心理,旨在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社区失能老年人群心理干预中的效果,为社区关于失能老人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大同市平城区居住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失能老人。纳入标准:年龄≥60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60分;在社区居住>1年;意识清楚,能进行日常交流。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及精神病;语言表达不清楚,沟通有障碍。其中男28例,女32例,男性平均年龄(76.53±3.51)岁,女性平均年龄(77.39±3.24)岁。将60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仅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试验组则给予心理疏导疗法,根据心理疏导原理及疏导模式,采取“疏通、引导、实践、巩固”四步走的干预方法,采取一对一形式干预,每周六或日干预1次,周期为6个月[6],具体步骤如下。(1)疏通阶段。干预人员选择合适的环境,首先对老人采取直接观察法,如通过观察老人的面容、动作姿态、说话语调等方面来收集有关资料。其次通过会谈法,可采取半结构式会谈,即事先预备一个粗线条的会谈提纲,根据具体情况对会谈的内容灵活调整,还可通过调查法向老人的主要照料者及亲友了解其心理状况。干预人员在收集资料期间需做到亲切热情,耐心倾听,积极鼓励老人主动陈述,尽可能全面搜集信息。对收集的相关信息全面分析,了解心理阻塞的症结,并将阻塞的原因进行归类。第一类是疾病因素,分析是否因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导致的情绪低落,或者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甚至错误的认知而产生自卑、紧张、恐惧的心理。第二类是自身因素。分析是否与老人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有关,特别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因失能产生自卑、逃避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社会接触。第三类是社会及家庭支持状况。分析老人的孤独、寂寞、焦虑等负性情绪是否因缺乏亲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经详细评估后明确心理阻塞的原因,分清主次并按顺序排列,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入“引导”阶段的干预。(2)引导阶段。干预人员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与试验组老人晤谈,晤谈过程设计为“认识和领悟”两步。第一步是认识,干预人员针对老人的病症,以准确、易懂、亲切的语言帮助其了解自身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向老人讲述失能后消极情绪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心理治疗的方法等知识,让老人心中有数,相信本次干预是有效的,也为建立良好护理关系和取得效果打下基础。第二步是领悟,干预人员根据上述心理阻塞原因的评估和分析,针对拟解决的问题和失能老人共同讨论,从而启发和诱导老人积极思考负性情绪的产生是否与不良的认知、性格等因素有关。思考过程中引导老人自我辩论和自我质问,如对“我什么也做不了,家人觉得我就是负担,他们都不愿意照顾我”的认知进行自我辩论和自我质问,改变原有认知。通过干预人员的引导使老人逐步领悟自身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激发了其对下一步在实践中采取的应对方法进行思考。(3)实践阶段。实践阶段包括四个系列活动。①陪同老人一起收集、整理自身疾病的相关资料,做好学习笔记。②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生活中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③陪同老人多次练习放松训练,学会不良情绪产生后如何缓减或消除。④为失能老人组织集体活动,活动以倾诉和分享为主题。(4)巩固阶段。此阶段借鉴黄爱国[6]研究提出的疏导方法,遵循“疏通→引导→反馈→接收→反馈分析、讨论→整合→再次疏导”的程序循环往复,直至最优化。其中反馈过程要求老人及时表达自己新的认识和体会并帮助做详细记录。
  1.3 质量控制
   研究由2名护理专业教师指导干预现场、10名在校护生实施干预及5名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协助干预,由课题组教师统一培训所有干预人员量表的使用方法和心理疏导疗法并考核合格。为了方便老人参与,干预场所可根据失能老人的病情灵活选择。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因子分,量表共90个题目,由9个内容量表构成,即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采用1~5分计分法,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好,量表总分为90个单项分之和,各因子分为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如果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均可视为阳性,说明受试者存在心理障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较高
   失能老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因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日常活动常需要他人照料,很容易产生分离、自卑、孤独和社会隔离感,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7],在李晔[8]研究中显示失能老人焦虑及抑郁的患病率分别达17.2%、27.4%,40.5%的失能老人幸福感降低,且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呈现,而是多种心理问题叠加出现[9]。所以,在目前其他制度条件及物质条件都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了解、分析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改善失能老人晚年生存质量,乐观面对失能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3.2 心理疏导疗法能改善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关于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失能老人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此次研究借鉴以往研究,运用心理疏导疗法对失能老人进行心理干预。该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导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能有序地把老人心理阻塞的症结、内心深处的隐情充分表达,在评估、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围绕现存的问题,循循善诱,逐渐把错误的认知及消极心理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上来,所以,此次研究实行分步分阶段有序地干预,有效改善了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实践阶段的集体活动,通过互相分享,汲取经验和力量,使老人有机会走出家门和外界接触,互相倾诉,更能让失能老人产生同病相怜、共同战斗的心理感受,能极大地提高老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干预期间注重对老人的陪伴,因为陪伴能使老人在获得良好的治疗联盟基础上,提高自信心,鼓足勇气,挑戰平时恐惧和逃避的事物,通过“行为”进一步转化“认知”,并逐渐将陪同实践的方式迁移到个人生活实践中,即使干预结束后老人也能够继续自觉践行[10]。可见,心理疏导疗法适合我国国情,真正做到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服务[11],也是实现“积极养老”新途径即互帮互助养老模式的有效方法[12]。
   本研究采用心理疏导疗法,在改善社区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干预人力物力有限,使得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延长干预时间,进一步完善后期随访,更加科学、全面地验证心理疏导疗法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今后研究中将开发社区老年人资源,鼓励低龄且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也参与到失能老人的心理帮扶中。
  参考文献
  [1]胡杰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2017,34(12):59-62.
  [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1(2):6-11.
  [3]叶芬,张清,柴倩.文城市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生命质量的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4590-4592.
  [4]宋平,刘晓颖,刘晓溪,等.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3):381-385.
  [5]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183.
  [6]黄爱国.心理疏导疗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J].中国民康学,2013,25(17):65-66.
  [7]徐慧蓉,马冬梅,梁勇.家庭养老模式下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7,5(4):55-62.
  [8]李晔.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社区资源需求与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9]李晶,张秋霞,罗晓晖.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3,7:58-63.
  [10]刘红霞.心理疏导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32(1):166-168.
  [11]黄爱国,沈永健,陈建国.儒道文化与心理疏导疗法[J].医学心理,2009,30(8):34-36.
  [12]张雪银.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3-24) (本文编辑:马竹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49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