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局部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使用炎琥宁治疗,治疗组则联合使用炎琥宁与西咪替丁治疗。7d为一个疗程。结果:采用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采用炎琥宁单独治疗的对照组的85.00%(P<0.05),而且治疗组的各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如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16型等引发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亲密接触或者空气飞沫或者人类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尤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比较高,鉴于此,在托幼机构中,该疾病常常流行和暴发[1~2]。其传染源现普遍认为是该疾病的患者及携带者。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和口腔出现疱疹,再严重的则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更甚者将会危及生命。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3]。目前对手足口病(HFMD)的治疗,多采用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办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120例,比较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0.5~6岁,平均(3.2±1.6)岁,病程1~4d,平均(2.2±0.8)d,所有病例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先天性疾病和曾经接受过手足口病治疗的病例。所有患儿均可见手、足和口腔的疱疹,疱疹一般为红色斑疹,周围存在炎性红晕,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疼等症状。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口腔溃疡的患者给予西瓜霜喷雾剂,体温超过38度的给予阿司匹林。
  对照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加入到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治疗组:对照组在给予炎琥宁的同时,给予西咪替丁15mg g/(kg・d),加入到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7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均在一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
  1.3疗效指标显效:2d内体温即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恢复进食,口腔溃疡得到显著缓解,皮疹消退;有效:3d内体温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拒食症状略微缓解,口腔溃疡和皮疹基本消退;无效:5d后体温仍居高不下,拒食,口腔溃烂明显,皮疹没有好转。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恢复时间和皮疹恢复时间,分别计算其平均时间。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治疗后疗效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给药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仅使用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的85.00%(P<0.05)。
  表1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由表2可见,接受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给药治疗的治疗组,主要症状的基本恢复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接受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恢复所需时间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开始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的管理范围,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一般夏秋季节居多,且患者大多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目前尚无完全安全可靠的免疫方法,针对此病毒的特殊疫苗还在不断的研究当中[4]。该病毒传染性极强,而且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因此一旦暴发,波及范围将迅速扩大。所以针对手足口病,一定要找到一个见效快且方便实施的治疗方案。炎琥宁是从天然药物穿心莲叶子中提取得到的穿心莲内酯等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经人工改造后制成穿心莲内酯琥珀酸钾钠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杀菌抗病毒等多种活性,并且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增加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杀灭体内的病毒,非常适合作为手足口病的治疗用药。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现在公认的西咪替丁的作用机制为其直接阻断抑制性T细胞表面的H2受体,由于H2受体与抑制性T细胞的活性息息相关,故H2受体一旦被阻断,其细胞活性将会大大降低,从而间接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增强了机体的抗病毒作用。此外,西咪替丁还能抑制组胺释放所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炎症以及过敏反应,大大加快了黏膜溃疡面的愈合[5~6]。
  炎琥宁与西咪替丁合用,使抗病毒作用和免疫作用都得到了显著的加强,能有效的促进皮疹和溃疡的痊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两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的治疗组,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炎琥宁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其主要症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炎琥宁与西咪替丁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剑文.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9): 71-72.
  [2]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1): 12-14.
  [3]董力.小儿手足口病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 1492-1493.
  [4]张杰,魏兵,赵诗萌等.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53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34): 5137-5138.
  [5]张华,陈泽燕,陈海丹等.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17): 2916-2917.
  [6]廖承琳,潘家华,吕勇等.小儿手足口病289例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J].安徽医学, 2008, 29(4): 348-3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68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