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8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元才
[摘要]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UDCA)0.25 g,每晚1片,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复诊,记录症状变化,胃镜复查,病理活检,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为7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UDCA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熊去氧胆酸(UDCA);疗效;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071-0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约占胃炎的12.3%[1],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甚理想。笔者2010年1月~2011年7月共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218例,采用UDCA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门诊诊治的2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已排除胆道完全梗阻,其中,男122例,女96例,年龄14~75岁,病程2周~3年,有胆囊疾病及胆囊手术史3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5例,不明原因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2]: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灼热、嘈杂、嗳气、口苦及倦怠乏力等;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胆汁潴留,胃窦可见水冲不掉的胆汁斑,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萎缩样改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1次5 mg,1 d 3次;铝碳酸镁咀嚼片1次1.0 g,1 d 3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德国福克大药厂提供)0.25 g,每晚1片,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复诊,记录症状变化,胃镜复查,病理活检,评价疗效。疗程难以坚持或疗程结束后不愿复查胃镜的均予以剔除。
1.4 疗效判定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确定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好转,胃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好转,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胆汁反流减少2/3以上;无效:达不到显效标准,而未见恶化者。总有效=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疗效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失衡,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症,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萎缩性胃炎[4]。近年来胆囊疾病及胃大部切除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炎[5]已引起人们重视,胆囊切除术后或胆囊多发结石时由于胆囊不能贮存胆汁,胆汁可随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的逆蠕动波反流入胃,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大部切除由于大量壁细胞、支配胃的神经及幽门被切除,破坏了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引起胆汁反流。
Stefaniwsky AB[6]认为胆汁反流时,胆汁中去氧胆酸和石胆酸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伤作用,胃黏膜屏障遭破坏,氢离子逆弥散增加,导致黏膜炎症。这类患者治疗前胃液中胆汁酸以胆酸和去氧胆酸为主,UDCA占1%。优思弗的主要成分是UDCA,服用优思弗后,胃液中胆汁酸以UDCA为主,可占(43±15)%[4]。胆酸、去氧胆酸、石胆酸的浓度明显下降,后两者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显著减少,在停药后2周由于存在UDCA的肠肝循环,胃液中这种高浓度可维持不变,有利于患者胃黏膜炎症消除,临床症状消失。
本文表1显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P <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UDCA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凯峰.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167.
[2] 汪鸿志.慢性胃炎的治疗[G].第六届中国医师论坛,2005.
[3] 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0(5):314.
[4] 徐克成.消化病现代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枝术出版社,1993:115-118.
[5] 黄学谦.胃肠道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2.
[6] Stefaniwsky AB.Ursodeoxycholic acid reduces pain,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with bile acid reflux[J].Gastritis Gastroenterology,1981,82:1188.
(收稿日期:2011-1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5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