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病房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英姿 王德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100:1,患者、隐性感染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因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引起死亡,故易引起社会恐慌。我科是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全市的传染病防治任务,2010年3~9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门诊输液观察治疗2200人次,经采取规范及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全部患儿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现将病房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组织管理
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来临之际,护理部及时安排人员,设立预检分诊。科内调配物资,完善抢救设施,开放4楼监护室。
组织科内全体人员学习手足口病的2010版防治指南、危重患儿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技术等内容。由护理骨干负责患儿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其他低年资护士协助。
消毒隔离
在病区内严格划分隔离区域,将住院患儿安排在四楼,不同类型的患儿不得混住,监护室24小时开放。门诊输液的患儿提前告知不可乱串房间,不得互换物品及食物。均安排在固定房间,为了保证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每张床位只安排1名患儿输液。普通患儿床边隔离,重症患儿单间隔离。
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开窗通风,移动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日,每次60分钟;地面、物体表面、排泄物、呕吐物及其盛装容器全部使用浓度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处理;住院患儿衣物、玩具彻底暴晒,患儿的床单位、门把手及周围环境均使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门诊输液的患儿在离开床位后立即给予床单位及周围环境消毒,及时整理床单元,被服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患儿时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护士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儿戴口罩,接触排泄物及呕吐物等污物时戴手套,处理完毕后脱掉手套并消毒洗手,严格做到接触每个患儿前后均进行手消毒。
预检分诊的护士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立即动员其到发热门诊就诊,患儿用过的医疗器械、接触过的门把手、座椅等均一人一消毒,并做好记录。
患儿出院后要严格终末消毒,用过的一切废弃物品,均要按感染性废物集中收集,送医疗废物暂储间集中处理。
健康宣教
护士针对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发放健康手册,并采取集体宣教和个别讲解的方式,讲解预防原则、预防措施及预后等,使患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并告诉门诊输液的患儿在家隔离休养,减少病毒在社会上的传播。
手足口病是传染性强的一种传染病,特别是在高发季节,又集中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护理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对患儿家长做好健康宣教,减少社会上的恐慌情绪,保证了患儿顺利康复并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27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