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386例临床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386例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属于病毒性咽炎的一种。这种患病对象是主要为婴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终止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文旨在传统的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该疾病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钠进行联合治疗,并对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86例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出现显著性效果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疾病状况的改善、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不良预后的出现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头孢呋辛钠 ; 利巴韦林注射液;局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17-03
  
  1引言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导致的,经常在夏季和秋季发生,属于病毒性咽炎的一种[1]。这种病是一种流行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2]。临床表现有:突发的高热,并且伴随着咽喉痛、厌食、头痛、颈痛、腹痛等等[3]。若患者是婴儿,有时会出现流涎、呕吐、甚至惊厥等症状。检查患儿口腔粘膜可发现少数小的灰白色疱疹,一般出现在扁桃体的前部,但也可能发生于软腭,舌部等口腔的其他部位[4-5]。由于柯萨奇A组病毒属于RNA病毒,目前,针对RNA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还处于比较缺乏的阶段,因此,临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6]。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是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本实验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钠来联合治疗,从而检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共同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作用和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86例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观察分析。所选患儿均出现突然的高热(体温38.1℃―40.4℃),并且伴有咽喉痛、头痛等症状的出现,口腔黏膜中有灰白色疱疹出现,且疱疹多出现于扁桃体前部,婴儿表现出流涎、呕吐、拒乳等症状,儿童大多伴有吞咽疼痛。发热至就诊时间为5小时到2天左右。在诊治的过程中,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96例(120例男性、76例女性),实验组190例(112例男性,78例女性),组间患儿的性别、年龄、BMI指数、发病严重程度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治疗方法和观察项目
  对于对照组,只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用量为10-15mg/kg.d;治疗组在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的同时,加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进行联合治疗,头孢呋辛钠的用量为20-30mg/kg.d,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两组均常规使用营养支持等相关对症治疗,每天详细观察患儿的退热情况和疱疹的改善状况并予以记录。
  2.3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本实验选取的标准为:若治疗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的食欲出现好转,疱疹出现消退的迹象,并且5日内疱疹消退且无复发,则判断为效果显著;若治疗3日内体温下降,5日内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的食欲出现好转,疱疹出现消退的迹象,并且7日内疱疹疱疹消退且无复发,则判断为有效;若症状无改善,体温没有下降,疱疹没有消除的迹象,则判断为无效。
  2.4统计学方法分析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病情及疗效等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有效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P <0.05,则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3.1两组结果的比较分析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在加用了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后,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有效率从97.4%提高到了99.0%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实验组
  X2值
  P值 196
  190
   166
  171 45
  17 5
  2
   97.4%
  99.0%
  19.39
  <0.05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如表2所示,在加用了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退热时间由4.16±1.48降低为2.36±1.21,厌食症状消失的时间由4.89±1.26降低为2.65±1.34,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由4.63±1.15降低为3.75±0.97,经过t检验统计分析,退热时间、厌食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分组 例数 退热时间 厌食症状消失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
  实验组
  P值 196
  190
   4.16±1.48
   2.36±1.21
  <0.01 4.89±1.26
  2.65±1.34
   <0.05 4.63±1.15
   3.75±0.97
   <0.05
  3.2对结果的讨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属于病毒性咽炎的一种。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较强的特点,主要的患病对象是7岁以下的儿童,其中以3岁以内的婴幼儿居多。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可能因为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促进患儿在短时间内康复及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利巴韦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他是一种嘌呤核苷类似物,当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会迅速磷酸化,产生巴韦林单磷酸,而巴韦林单磷酸是一种病毒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病毒RNA聚合酶、mRNA鸟苷转移酶等病毒RNA和相关蛋白合成所需要的酶,集中于红细胞中,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达到治疗炎症的效果。目前,临床证实,利巴韦林对于流感病毒、腺病毒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确切的疗效,是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利巴韦林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三种。有注射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常用剂型。其中,静脉注射利巴韦林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其作用时间短,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炎症部位,临床见效较快。头孢呋辛钠是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为可以和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从而使转肽酶酰化,进而可以抑制细胞的分裂生产,从而可以使细菌的形态变长,最终达到溶解和死亡的目的。头孢呋辛钠的适应症包括:呼吸道系统感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等;耳、鼻、喉科相关感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如膀胱炎等;皮肤感染疾病,如腹膜炎等及创伤感染以及其他一些感染疾病,例如骨和关节感染疾病、妇科感染疾病、性病、心肺手术等感染的预防等状况。传统的理论认为:单纯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在该病中,当口腔粘膜出现较多疱疹时,粘膜屏障受到损坏,平时口腔里存在的正常菌群,此时就会变成条件致病菌侵入粘膜,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也可以向下侵犯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因此,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表明: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这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头孢呋辛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生素,用头孢呋辛钠、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本组实验的观察显示,相对于传统的仅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加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方案对于患儿的病情的改善有显著性效果,加用头孢呋辛钠的实验组的患儿的出现效果显著的比例为90.0%,而仅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出现显著性效果的比例为84.7%,实验组的显效比例明显增加。利巴韦林注射液加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的实验组的患儿的治疗的无效率仅为1.1%,而仅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无效率为2.6%,从而,加用头孢呋辛钠后,治疗的无效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改善的临床表现有:退热、厌食症状消失以及体温恢复正常,通过对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改善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加用头孢呋辛钠后,临床症状出现改善的时间都出现了明显的缩短。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利巴韦林注射治疗方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疾病状况的改善,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不良预后的出现都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4总结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导致的,经常在夏季和秋季发生,属于病毒性咽炎的一种。这种疾病可能因为合并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对于促进患儿在短时间内康复及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传统的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该疾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用头孢呋辛钠进行联合治疗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对这种优化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38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出现显著性效果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疾病状况的改善,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不良预后的出现都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春燕.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1,(06).
  [2] 何挺锋.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07).
  [3] 李育红.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5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 2011,(07).
  [4] 师慧芳. 急性咽炎治疗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2).
  [5] 阮宏鹏, 王显于, 李振华. 小儿咽扁颗粒佐治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3).
  [6] 郭蓉,陈建辉,王忠厚. 吉安市医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05)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8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