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盆腔放疗患者腹泻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萍 李惠年 梁平 欧超英 李世芬 罗予玲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盆腔放疗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 将66 例进行盆腔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指导自我按摩、限制过多活动、限制部分食物供给、饮水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腹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盆腔放疗患者腹泻情况。
【关键词】护理干预;盆腔放疗;腹泻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59-01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盆腔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宫颈癌,及时行放射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1]。腹泻是盆腔放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盆腔放疗后腹泻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盆腔放疗后出现持续严重腹泻不仅增加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而且会使机体内的大量水分和胃肠液丧失,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长期腹泻者还会因机体无法吸收营养物质而导致营养不良[2]。我们将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6例盆腔放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盆腔放疗患者如何有效预防或减轻腹泻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入组条件:①放疗前大便正常;②无肠道病变。将入组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男9 例,女24 例,宫颈癌20例,卵巢癌3例,膀胱癌3例,前列腺癌7例,平均年龄40±5岁; 观察组:男10 例,女23 例,宫颈癌18例,卵巢癌3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癌8例,平均年龄41±4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式
1.2.1.1指导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在放疗前1 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嘱患者每日晨起后收缩肛门5min,频率可与呼吸频率一致,然后即入厕排便。每日坚持进行,养成定期排便的良好习惯。
1.2.1.2指导自我按摩:自我按摩是很重要的一环。按摩前先排空小便,然后按揉天枢、中脘、足三里,以顺时针方向按揉,力量以能耐受为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min。
1.2.1.3活动指导:限制过多活动,多卧床休息,除去夜间睡眠时间外,白天卧床休息至少4~6h,腹部宜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必要时可用热水袋,以减少肠蠕动。
1.2.1.4限制部分食物供给:饮食指导有着重要意义。患者在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进食温和性食物,避免刺激性、过敏性、高渗性食品及过冷、过热、过硬、产气性食物(如辣椒、豆制品等)不食用多纤维素的蔬菜、多脂的鱼肉、咖啡及饮酒。
1.2.1.5饮水。摄入适量的水分,患者每日饮水量为2000ml~3000ml。
1.2.1.6心理干预。护士每周2~3次主动与患者交流,每次10~30min不等,及时了解患者思想动态、顾虑等,鼓励患者及时说出感受,从生活上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精神压力,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和苦恼。
1.2.2 对照组给予盆腔放疗常规护理。
1.3 资料分析方法
通过统计腹泻发生的频数和百分率,描述实施护理干预对盆腔放疗患者腹泻的影响。用χ2 检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生情况有无差异。
1.4 疗效评定标准
2 组均在放疗第1 天开始观察疗效,至放疗结束后1月。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发生改变,大便为水性(每日大便多于300ml)及大便次数增多,轻者每日排便2~3次,重者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大多伴有里急后重。按腹泻程度分为:轻度(2~3次/天)、中度(4~6次/天)、重度(7~9次/天)、严重腹泻(10次以上/天)[3]。
2 结果
2.1 观察组对干预措施执行程度,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干预措施执行程度(n=33) 例(%)
表1显示:能全部坚持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者占89.09%.
3 讨论
3.1盆腔放疗患者腹泻发生的可能因素:
①放射性肠炎。盆腔进行放射治疗,常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害,发生放射性肠炎,继发肠黏膜萎缩和纤维化引起急性渗出性腹泻[3]。②精神心理因素。癌症对患者产生的精神压力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而精神心理的异常变化是对中枢神经的不良刺激,可引起胃肠失调。放疗时,患者常常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2]。③活动过多,肠蠕动活跃。放疗患者在放疗前或放疗初期,不良反应少,症状轻,忽视多休息的重要性,频繁活动导致肠蠕动活跃,易致腹泻。④饮食结构。喜食油腻、辛辣、高纤维的食物,导致肠蠕动加快。⑤药物的副作用。有些药物也可干扰排便的正常形态,如长时间的服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导致腹泻[2]。
3.2 各种护理干预的可能机制:
①每日清晨行缩肛活动,可增强肛周肌肉的收缩力度,预防肛周肌肉松弛;按时排便,可及时清除肠道废物,减轻肠道不适。②长期坚持自我按摩。中脘为胃募,天枢为大肠募,故取二穴以调整胃肠之运化与传导功能,复以足三里,可通调胃肠气机,水精四布,小溲通利,则湿滞化而大便转实[4]。③限制过多活动,可减少胃肠蠕动。④避免食用冷饮、水果、多纤维素的蔬菜及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牛乳、乳制品、多脂的鱼肉,勿饮酒,可减轻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减轻胃肠负担,保护胃肠粘膜,避免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⑤充足的水分能补充消耗。
3.3正常排便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只关注癌症的治疗,而忽视了腹泻,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解除或缓解盆腔放疗患者腹泻的痛苦,是临床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盆腔放疗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患者腹泻,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上表2所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腹泻缓解,还可防止患者发生肛周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且从表1调查中得出,能全部坚持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者占89.09%。此方法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和坚持,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谌永毅,马双莲.实用专科护士丛书・肿瘤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34.
[2]郑守华,李秋洁.临床肿瘤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
[3]陈荣秀,姜永亲.肿瘤疾病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2.
[4]邱茂良,张善忱.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9
作者简介:刘萍(1973-),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临床肿瘤护理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