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14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28-02
  
  【摘 要】目的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分析我院2007~2009年1146例剖宫产。结果 3年中平均剖宫产率31.37%,而且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及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因受产妇及家属意见的影响及部分医务人员手术指征掌握不够严格等因素,使不少无明显医学指征的患者行剖宫产术,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为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现将我院2007~2009年剖宫产及指征进行分析,探讨3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降低剖宫产的相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09年我院分娩总人数3653例,剖宫产1146例。
  1.2 方法 统计所有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指征,计算剖宫产率。
  2 结 果
  2.1 剖宫产率的变化 2007~2009年剖宫产率稍有下降。
  2.2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剖宫产指征复杂,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因素的,当同一病例有多个指征时按第一指征统计。
  
  由表2可见剖宫产指征中2007~2008头盆不称占第1位,但有逐年下降趋势,而社会因素逐年上升(2007年占18.63,2009年占25.68),2009年上升为第2位。
  3 讨 论
  3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稍有下降,但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的目标,且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逐年上升。
  3.1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孕妇及家属过分相信剖宫产安全有效,对剖宫产并发症知之甚少;选择“吉日”出生;生活水平提高,巨大儿发生率上升;高龄初产妇增多;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增多风险增加,部分产科医生为避免承担阴道分娩的风险和导致医疗纠纷,也愿意选择剖宫产;医院母婴监测设备齐全,容易发现异常加之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但剖宫产仍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及后遗症:如仰卧综合症、麻醉意外过敏反应、术中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术后感染、盆腔粘连、剖宫产儿综合症及剖宫产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恢复需要的时间长、再孕增加危险需等3年后等等。且因社会因素而剖宫产固然可以满足孕妇及家属的愿望,但以剖宫产代替阴道分娩使患者蒙受了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并可能带来种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应全面评价剖宫产术,也应控制不必要的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3.2 降低剖宫产的措施 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助产水平;加强胎儿监护,规范剖宫产指征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提倡人性化分娩,产时一对一护理,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保障她们有健康的心理准备,顺利渡过围生期。
  3.2.1 加强产前宣教,进行心理调控 客观分析剖宫产利弊,让孕妇及家属了解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和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担心。从门诊产前检查开始即对孕妇进行宣传教育,让她们认识到剖宫产产时、产后风险及远期并发症及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及计划生育手术带来的危险。同时还应让孕妇认识到经过正常分娩过程的胎儿受到产道挤压的益处,而剖宫产的新生儿因缺少产道挤压,易发生呼吸窘迫、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免疫力下降。
  3.2.2 加强胎儿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通过加强产前、产时监测,综合运用胎心、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测等各种方法,及早发现、诊断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产力异常;宫缩乏力可静滴缩宫素;持续性枕后位及持续性枕横位可予徒手旋转胎头。如有剖宫产绝对指征,应及时掌握手术时机,以降低母儿损伤;对产时即有胎盘功能低下的病例如羊水过少、过期妊娠、子痫前期重度等,一旦出现胎儿窘迫应及时手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臀位、有剖宫产史者要积极试产;对不存在胎盘功能低下,因宫缩过强或其他原因致一过性胎心改变,应予严密观察及处理,如吸氧、改变体位、静推“2联针”等,待胎心恢复正常后,估计短时间内可阴道分娩应创造条件经阴道分娩。
  3.2.3 加强产时保健 加强产时保健提高产科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助产士的助产技术,推广导乐分娩、无痛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使母婴结局良好,消除孕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的顾虑,使之能接受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十分明确,即提高产科水平,避免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这一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有待产科医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0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