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BL教学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12-01
  【摘要】目的 调动糖尿病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 方法 选择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一次组织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实施糖尿病教育,次日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糖尿病认知、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等明显提高。 结论 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目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之后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血糖控制不达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极高。糖尿病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尚无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界盛行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1]。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行为,本院应用PBL教学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18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龄18~63岁。
  1.2 健康教育方法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程序:患者调查,发现问题→设计案例,制作课件→预讲课→听取意见,修改课件→实施教育。
  1.2.1 准备课件 课件详细内容包括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糖尿病患者必须有的行为改变:自我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长期的规律运动、饮食控制、低血糖和高血糖管理、情绪控制和应对、足部护理、生病期间的管理等[2]。在课件制作前,向患者调查,收集患者关注的问题,从其中选取代表性的作为案例。课件设计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同时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浅入深作好安排,设计形象化教学。
  1.2.2 预讲课 糖尿病健康教员与患者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形象引出相关糖尿病的知识。通过预讲课,发现课件内容及案例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便于修改课件。
  1.2.3 实施教育 以患者自愿参加为原则,参加糖尿病课堂教育及课后随访。根据教育课程安排,以集体授课与讨论形式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每周一次授课,每次授课40min,讨论20~30min,对当天课程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在次日一对一回访中评估、记录。
  1.2.4 修改课件 定期根据课堂患者反馈资料修改课件,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2.5 课后回访 鼓励患者出院后经常门诊随访;就患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讨论,提出可行的方案,让患者在诸多方案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2 结果
  2.1 参加健康教育患者增加 由于PBL教学方法生动并贴近患者生活,很受患者欢迎,从一开始的再三邀请才勉强参加到积极要求参加。在每月住院糖尿病患者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参加教育活动人数从初始的平均每月20多例到目前的平均每月50多例。
  2.2 患者的行为改变 随机抽取PBL教育患者44例与传统糖尿病教育患者45例作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健康教育后行为改变比较见表1。经Fisher检验,显示PBL教学模式教育的患者在糖尿病认知、行为、自我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行为改变比较
  3 讨论
  3.1 PBL教学与糖尿病行为改变 糖尿病行为改变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糖尿病患者行为达到强化或适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引导糖尿病患者学会自己管理自己。PBL教学中,采取的案例均是从患者普遍存在的误区和关心的问题中精选出来,结合系统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使患者接受教育后,理解行为改变的目的及如何改变行为。患者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增加,糖尿病行为改变容易达到[3]。PBL模式在患者教育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至少每月能上一次医院,有具体的血糖血压等控制目标,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等。
  3.2 PBL教学的特点 PBL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必须抓住患者的共性问题,并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对患者有吸引力。因此对案例的设计时应结合PBL教学的特点,以系统的糖尿病知识为主线,安排经典案例。对于PBL的效果评价,目前暂通过患者在糖尿病认知、自我管理、行为改变三方面来评价,衡量标准的具体量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叶旭春.PBL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1):13-15.
  [2] Kaufman.DM.Problem-based learning-times to step back[J].Medical Education,2000,34:509-511.
  [3] 楼青青,杨丽黎,邵爱仙.行为改变与糖尿病[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5-936.
  
  作者单位:238000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