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1665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柯南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分析
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诊治手足口病例1665例,其中重症病例76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群:1650例为洛阳地区居住患儿,15例为外地来洛患儿,其中省内12例,省外3例;其中散居患儿984例(59.1%),幼托患儿662例(39.8%),小学患儿19例(0.1%)。
发病时间:1月11例(0.7%),2月7例(0.4%),3月52例(3.1%),4月152例(9.1%),5月287例(17.2% ),6月297例(17.8%),7月260例(15.6%),8月178例(10.7%),9月155例(9.3%),10月93例(5.6%),11月98例(5.9%),12月75例(4.5%)。
发病年龄及性别:年龄3个月~11岁。<1岁113例(6.8%),1~3岁1035例(62.2%),3~5岁493例(29.6%),5岁以上24例(1.4%)。性别:男989例(59.4%),女676例(40.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之比1.46:1。
临床表现:①皮疹:按照“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原则【sup】[1]【/sup】,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均有皮疹,但有5例重症患儿皮疹不典型,经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而确诊。②发热:608例(36.5%),轻症病例发热多持续2~3天热退。③其他伴随症状:轻症病例常有口痛、流涎、拒食,烦躁等表现。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常有精神差、嗜睡、频繁呕吐、频繁惊跳、头痛、肢体震颤、站立、行走不稳等表现;呼吸系统可有呼吸浅促、节律改变,咳血性泡沫痰;循环系统可表现为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升高或下降。④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1185例(71.2%),增高480例(28.8%)。
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结合对症治疗,采用口服利巴韦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处理,部分高热、呕吐、惊跳、精神不佳患儿予以静点热毒宁、喜炎平、利巴韦林等治疗,重症患儿一律收入PICU进一步治疗。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sup】[1]【/sup】。分析本组数据,发现以下特点:①散居儿童(59.1%)发病明显高于幼托儿童(39.8%),提示在家庭、社区中隐性感染者和轻症病例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②四季均可发病,以5、6、7月居多,有较为严格的季节性高发特点,与刘国华、何展等报道一致【sup】[2,3]【/sup】;③发病年龄常见于1~5岁,其中1~3岁最多见(62.2%),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弱,易受到交叉感染,机体缺乏保护性抗体,可能是低年龄儿童高发手足口病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sup】[4]【/sup】,EV71阳性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sup】[5]【/sup】;④患儿男性(59.4%)发病高于女性(40.6%),与其他市调查结果一致【sup】[6]【/sup】,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频繁密切接触,增加了相互传染的机会有关。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和特异性药物进行免疫和治疗,轻症病例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患儿大多均在1周内治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所以,做好与丘疹样荨麻疹、脓疱病、水痘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的几个关键环节。要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必须加强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医师识别能力和对疾病进展的预见性,及早识别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征象,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加强病原学监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手足口病疫情才能最终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2 刘国华,许汴利.急性与新发传染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06-307.
3 何展,张松梅,黄友志,等.茂名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60-1961.
4 Lu CY,Lee CY,K ao CL,et al.Incidence and case fatal ity rates resu lt ingfrom 1998 enterov irus 71 ou tb reak in Taiw an[J].J M ed Virol,2002,67(2):217-223.
5 吴永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
6 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J].疾病监测,2006,21(8):435-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