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涤痰通窍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东辉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 涤痰通窍法 临床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据国内部分地区调查,发病率为0.5%~2%。本病在春秋两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聚变而诱发,病程越长,对患儿机体的影响则越大。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多发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因失治误治,或因邪盛正虚,致使病情迁延日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文通过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中医药对照治疗的临床观察,采用涤痰通窍法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病程均在>1年。男25例,女35例;按门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7.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14岁,平均8.1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涤痰通窍方治疗。基本方:炙麻黄,炙桑皮,葶苈子,杏仁,天竺黄,苍耳子,辛荑,白藓皮,地龙,旋覆花。咳甚者加川贝,紫菀,款冬花;纳差,痰多者加莱菔子,神曲;咽红者加射干、白僵蚕。对照组采用小青龙汤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②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哮鸣音;③未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结 果
  治疗组30例,治愈18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6例,有效率为80.90%。经过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例1:患者,女,8岁,2005年10月12日初诊。患儿4年前因患感冒后突发呼吸困难,咳嗽,喘息,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抗炎及激素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而后每逢季节变更时即发作咳喘,发作时常需要激素治疗,症状方可缓解。此次就诊因3天前受寒后,于当晚发作咳嗽、气喘不能平卧,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本所求治,证见咳嗽,气促,口唇略绀,鼻塞,苔薄腻脉细滑数。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布满哮鸣音。即予本方加莱菔子、紫菀、川贝、款冬花、鹅管石,共3剂。约于当日下午1:00时服药,至当晚5:00时服第2煎时,气急渐平,已能平卧,但咳嗽不止,次日气急平,咳嗽瘥,两肺听诊哮鸣音明显减少,3天后见患儿精神好转,气急平,偶有咳嗽,听诊两肺呼吸音略粗,哮鸣音消失。再予原方3剂后,病告痊愈。
  
  讨 论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哮喘的发病,在发病前往往出现鼻咽部的变化。依据中医理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且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旦外邪侵袭,鼻咽部首当其冲,故鼻窍不利常为哮喘发作的诱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认为本病主要是炎性细胞脱落阻塞气道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从疏利气道着手,确立了涤痰通窍为其治疗原则。方中麻黄、桑皮、葶苈子以泻肺涤痰;杏仁、天竺黄以止咳化痰;苍耳子、辛荑、白藓皮以疏风通窍;旋覆花、地龙降气解痉平喘。诸药合用,共奏泻肺涤痰,通窍平喘,以达到治喘之目的。且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僵蚕等祛风药,能抑制过敏介质如组织胺、缓激肽的释放,而起到抗过敏反应的作用;苍耳子,辛荑、白藓皮均具有抗过敏、消炎和调节抗体释放的效能;白藓皮、地龙还能改善气道渗出现象,从而改善通气功能。由于治疗中抓住主要矛盾,切中病机,对哮喘恰好起到了针对性治疗的积极作用。
  支气管哮喘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如何防治该病,一直是医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治疗采用涤痰通窍法,使得气道畅通,不但缩短了病程,而且使疗效得以稳定巩固,起到了防止复发的作用。这与近来关于预防和治疗本病注重于消除气道炎症异曲同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方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无论从平喘,还是止咳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大概与本方有抗过敏和调节免疫机制有关,可见本方具有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史宇广,单书健.小儿咳喘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
  2 江育仁.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海:文汇出版社,1989.
  4 程宝书,周民权.新编药性歌括四百味.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