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玲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 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00.0%, 明显高于(HbeA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与HBV-M之间存在相关性,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 可清晰准确显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之后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清标志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23
  乙型肝炎为一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随着慢性乙肝疾病的发展, 会逐步恶化为肝硬化, 甚至形成肝癌[1]。因此, 及时诊断乙肝疾病, 提供及时有效的预后治疗, 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 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对之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以及门诊收治的5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 男200例, 女300例, 年龄10~72岁, 平均年龄(41.1±8.0)岁。
  1. 2 试剂 HBV-DNA检测所需的试剂以及HBV-M所需的试剂盒, 均由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
  1. 3 仪器 本次检测中所需使用的仪器为实时荧光PCR扩增仪, DNA29620洗衣板, DNM29602GM酶标仪。
  1. 4 检测方法 HBV-DN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第1~2组)共190例, HBV-DNA阳性率为100.0%, HbeAg(-)标本(第3~13组)共310例, HBV-DNA阳性率为22.9%。HBsAg(+)标本(第1~6组)共329例, HBV-DNA阳性率为79.3%, HBsAg(-)标本(第7~13组)共171例, HBV-DNA阳性率为0。
  HBeAg(+)标本与HBeAg(-)标本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者HBV-DNA平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标本与HBsAg(-)标本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者的HBV-DNA平均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疾病, 我国是HBV的高发地区, 目前该疾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临床及时明确诊断患者疾病, 对于提高临床预后治疗效果显著。HBV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依据是根据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HBV-M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查HBV-DNA。HBV-M主要用于评价HBV免疫情况, 而HBV-DNA则为最直接和可靠的病毒复制标志, 也可作为直接判断HBV感染的重要依据[2]。
  HBsAg为临床诊断HBV感染最常用的、敏感性最高的血清学标志物。HBV-DNA与HbeAg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为判定HBV复制的一个有效指标, 其中HBV-DNA检出率最高, 检出率为100.0%, 且具有较高的测定均值。HBV-DNA与HBeAg之间呈正相关性, 表明病毒复制活跃,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同时也表明HBeAg为HBC复制活跃的一个重要标志[3]。小三阳组患者的HBeAg虽为阴性, 但病毒未停止复制, 仅表现为复制有所减少或部分患者有病毒基因变异发生。这样出现的感染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 甚至会恶化为肝癌或肝硬化。HBsAg阳性而HBcAb阳性的HBV感染患者中, 分析HBV-DNA检出阳性, 可能是因HBV前C信号肽裂解位点发生变异后会HBeAg的翻译产生影响后加重, 导致细胞中蓄积大量的HBeAg前体, 分析这可能是HBV感染患者血清HBeAg显示为阴性的主要原因[4]。第5组中, HBsAg以及HBsAb显示阳性的5例患者中, 1例HBV-DNA显示为阳性, 检出率为20.0%, 分析该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因其他血清标志物浓度太低, 采用免疫法不能准确的检出。第6组中HBsAg阳性4例, 其中仅有1例HBV-DNA显示为阳性, 检出率为25.0%, 分析可能是因HBV处于活跃早期, 血清中尚未出现其他标志物, 因此也存在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在第7~8组中, 均无HBV-DNA被检出, 分析可能是因注射乙肝医疗或既往感染而导致, HBV复制受到严重的抑制, 无明显的传染性。在第9~13组中, 也未检出HBV-DNA, 分析可能是因样本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或试剂差异或样本数量太少等原因影响检出结果。
  综上所述, 临床通过定量测定HBV-DNA, 可明确机体病毒复制状况下最特异、最敏感指标, 而通过测定HBV-M则可反映病毒感染发生后机体免疫应答情况以及转归过程。临床在诊断乙型肝炎疾病时, 应综合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及HBV-DNA, 结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克开.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4, 32(6):321.
  [2] 郭晓红.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干预的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3):226.
  [3] 许达峰.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肝癌转移复发的关系及外科干预策略.中华外科杂志, 2013, 51(10):928.
  [4] 康文.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3, 19(9):681.
  [收稿日期:2014-1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937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