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中小型智慧博物馆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针对中小型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对智慧博物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解释,从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智慧博物馆的特征分析以及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三个方面,给予中小型智慧博物馆建设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建设;发展趋势
  1 智慧博物馆的特征分析
  1.1 智慧博物馆的概念与内涵
  智慧博物馆是在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之上建立且拓展的智能化系统,但是它并不是只能局限于某一个博物馆建立,而是可基于多个实体博物馆建设的一项“数字化”现代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它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它能够包含的内容比传统博物馆要多得多。传统博物馆受到技术、场地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对所有藏品进行展出。而智慧博物馆从某个方面来说对藏品的展示是无限的。在智慧博物馆发展的过程中,对数字博物馆“技术当先”的错误概念进行了改正,转而对需求方面更加重视。根据需求方面进行业务组织,对自身的要素关联关系进行重新梳理,进而提升博物馆的基础功能与“智慧”功能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1]。
  1.2 智慧博物馆的特征分析
  我们对智慧博物馆的特征分析研究,应当从单一维度拓展到多个维度之间的多元协同的交互关系研究上。因为智慧博物馆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特征较多,单一地从某个方面去对智慧博物馆进行研究容易陷入片面的理解之中。因此,我们多维度出发可得出以下分析:智慧博物馆的传递模式采用的是“物”“人”“数据”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模式。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多个维度的特征进行考量,进行不同组合之间的不同分析。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ROAD模型”的概念(图1),R(Role,角色)、O(Object,对象)、A(Acticity,活动)、D(Data,数据)。模式基于目前的智慧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制作了一个坐标系,我们可根据这样的模型对智慧博物馆进行全方面的研究。R指代智慧博物馆活动的参与者;O指代智慧博物馆的资源,包括藏品、设备等内容;A指代博物馆征集、研究、保护等基础职能;D则是藏品、环境、游客等一切与数据有关系的内容。
  我们在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ROAD模型为我们建立了四个维度基础,不同的维度之间有一定的多元协同关系,这种关系的展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各个维度之间构建关系为自反构建关系;②在不同的维度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关系;③多元协作关系。从这三种关系以及ROAD模型,我们可以对智慧博物馆的内涵与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而可为智慧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到新的可能[2]。
  2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2.1 技术方面的发展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具有更加透彻的感知,对于技术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及时感知、测量、检索与信息传递。也就是说,智慧博物馆的技术方面发展重点较为偏向信息采集、信息化技术应用这两个方面。智慧系统目前的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来实现的,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的实效性与准确性,使信息不容易由于传递的原因导致错误。智慧系统可以将工作内容、性质与模式之间进行全面的互联。这种互联模式包括了网络联通对象以及联通方式两个部分。这样的互联模式在最大程度上让智慧系统的联通渠道变得多元化,不仅能够对自身的藏品、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联通,还可以对消费者、工作人员进行联通,甚至对互联网、卫星网络都可以进行联通。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系统能够得到最快程度的更新應用,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进而可进行更加智能化的工作。
  2.2 社会作用方面的发展
  博物馆能够对教育进行传播,其社会作用与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一种无偿的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博物馆与博物馆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是提供文化传播服务。但是智慧博物馆能够实现“人”到“物”、“物”到“人”、“人”到“人”这几种不同的信息交互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博物馆来说,智慧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且多样。在智慧博物馆中,我们通过大数据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方面的资源供应。这样的供应方式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的,所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观众满意,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是“人”,以“人”为本进行发展。
  3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模式
  智慧博物馆虽然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核心建设的,但是我们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被新技术牵引,强行应用一些技术进行自我建设。而是应该坚守自身的核心业务需求,让新技术服务于人与博物馆发展的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的智慧博物馆来说,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效益,只有坚持“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的理念,才能够让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
  3.1 智慧服务
  智慧博物馆中的智慧服务是指能够对公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多维展现互动,能够让公众与博物馆藏品之间产生较好的交互,让公众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服务。主要包括展示与体验、教育与研究、分享与传播、纪念与回忆这几个方面。
  展示与体验。智慧博物馆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传感网络、VR(虚拟现实)、三维等多种技术方式,让博物馆的陈列形式与信息种类变得更加多样,让参观者能够享受到一个沉浸式的文化旅程。当然,展示与体验不仅仅是对现场观众进行的,也应该包括非现场观众。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在非现场观众眼前呈现一个高智能且有内蕴的博物馆形象,将博物馆的服务广度拓宽,开发潜在参观者[3]。
  教育与研究。博物馆一大基础职能就是教育。因此,智慧博物馆也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功能进行加强,对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组织,将整个智慧博物馆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公众能够接受并且消化这些传递着的文化。
  分享与传播。许多参观者喜欢拍照留念,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针对这一点,开发手持终端,让观众利用手持终端进行拍照留念或者感受抒发,并且支持“一键分享”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个手持终端推送博物馆的活动。
  纪念与回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纪念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优化,让文创产品能够达到观众的要求,且在进行交易的时候需要保证过程简便快捷,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需求的同时重视观众的交易体验。
  3.2 智慧保护
  智慧博物馆中的智慧保护能够在文物损坏之前就对各项数据进行掌握,且能够进行三维建模,让整个情况可视化。整个预防性保护流程为监控—评估—预警—调控。智慧保护能够有效地完成这一整套预防性的保护工作,以高智能态势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预防性保护,并且能够为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基础理论支持[4]。
  3.3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主要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对管理模式以及工作的机制进行优化处理,让整体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具有效率性且减少管理的压力,进而减少错误的发生。例如,对藏品资源、财产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智能化升级后,能够让内部管理的难度大大减小。这就让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减少因工作失误导致文物受损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智慧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整合提升,它与这两者都不一样。智慧博物馆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其受到大众的欢迎。我们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了其核心职能,必须要谨记“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在这个原则之上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俊一,闵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博物馆综合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4(5):70-72+75.
  [2]刘朝东.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14):16-17.
  [3]佚名.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与智慧博物馆[N].中国文物报,2012-12-14.
  [4]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98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