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展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对职业教育实施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夜间制、长短结合等学制办学。本文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到目前为止,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虽然各国的体制各具特色,但共同的做法有如下四点:一是政府鼓励,多方办学,投资多元化,职业院校的管理主体多元化;二是政府对职业教育主要采取咨询、导向和法规等进行宏观调控,并通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三是政府对职业院校采取拨款、津贴、补助等方式在资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对民办的职业院校同样有资金扶持的法规,并从法制体系上强化对职业院校的管理和资助;四是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市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体制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职业教育中一种“蓝金领”概念的出现,高度契合了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期望。“蓝金领”的出现,既是一种蓝领的社会理想,也是时势造英雄的使然。国家出臺了“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等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建设规划,推进“调结构、转方向”发展模式转变,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这些都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蓝领升级为“蓝金领”提供了宏大的时代背景。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路径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成功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政府管理的重点应是建立有效的职业院校校长选择机制和监控、保障、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院校长的作用,消除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院校领导班子人为体制产生的内耗,使院校长真正独立行使学校内部人、财、物的经营管理决策权。
  (二)校企合作培训制度
  合作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并不担忧能否录用到职业院校的学生,而是担忧能否录用到企业好用、适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结构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再就是整个人才市场、职业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也明显存在。因此,多数企业对合作办学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既要激励企业支持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并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又要硬性规定,企业有承担职业教育办学的部分责任和义务。德国和日本在这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职业指导制度
  在普通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主要是配合开设职业课程,发展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指导的重点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形成稳定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熟识的职业技能,促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的合格劳动者。同时职业指导也是就业训练、职业介绍、失业保险等劳动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职业指导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人和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指导要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进入课堂。
  (四)职业资格考核制度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严格劳动就业准入,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的技能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普遍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美、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我国是步入市场经济以后才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我们要积极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成功的经验,运用国家权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对主要专业、工种建立以国家证书为主,在大多数非专控领域,可实行社会性、竞争性的行业证书制度;要迅速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政府可设立一个综合的统一的权威性机构,对各类、各级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指导、监察和管理,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使其有利于人才的录用、流动和劳务输出。
  (五)建立多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了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应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有利于工读循环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从独立、分散向着系统化、网络化并与普教、高教融合、沟通、衔接的方向发展。初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初级技术工人,主要由就业训练中心,初级技术学校承担。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主要由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来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智力技能型、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由高职学院、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承担。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说明目前我国注重了职业教育的分层发展,但各层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衔接,职教与普教之间基本上不能沟通。
  参考文献:
  [1] 石莹.职教集群的知识生成与转化及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 沈建根.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3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