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玲
摘 要:会计专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任何一个行业的公司,都需要会计人员为公司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因此会计在我国一直属于一个热门的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猛增,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高职院校在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当及时关注行业的动向,与企业联合,以求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92-02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呈现出了新的形式,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具有专业的会计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求其是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在工作中可以适应多样化的企业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如今大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及时地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业和教导融合的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一、新時期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
(一)掌握信息化技术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工作,给各个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工作的效率,会计行业也不例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会计账务的处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数据的有效使用以及电子发票的逐渐普遍,还有移动支付等新型信息技术,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在所有的职业中,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淘汰率确达到了90%以上,因此,各个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引导,应当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以更好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会计行业独特的性质
由于会计行业具有保密性较高,并且其属于非生产性行业等特点,使得高校在对于学生的培养中,要想真正地实现学校和企业融合培养,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使得许多学生进行实习的机会非常少。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而学校很难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这就导致许多的学生,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缺乏实践的培养,没有实践性的训练,使得很多的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及时适应企业要求,不能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动态缺乏敏感性,这就造成了高淘汰率的情况出现。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
近几年,人工智能不断地涌入各家各户的生活中,小到智能a播放助手、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大到智能机器人的设计,都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中的便利性,使人们更加近距离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的这一概念,感受到高科技性的魅力。会计行业对于人工智能使用,在2017年的时候就有名为“德勤财务机器人”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其具有对于信息的录入以及汇总合并等多项功能,并且除了此种对于数据的运算以外还具有监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之后又推出了“安永智能机器人”使得人工智能在会计管理行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引起了整个会计行业的重视,由于使用机器人来进行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极大减少了对于人的管理这方面的费用,因此,许多的企业都积极对机器人进行了签约,这样的趋势对于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高职院校中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们来说,对其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推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的行业背景之下,面对不断发展的科技以及不断带来的挑战,学校和企业应当及时联手,实现产教的完美融合,运用此种方式来提升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力度,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对于学校和企业是一项双赢的合作。
(一)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式主要集中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重点培养其具有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其课程的设置也主要是为了完成学历教育而设置的,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但是却在职业就业方面有极大的空缺。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对于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培养。基于此方面的培养,各大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习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业务规范来培养其在工作中的操作技能,以及一些操作的常识性知识掌握,亦或是以职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等等来展开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在学校举办在岗的会计专家或者是职业教育的专家来学校进行专家研讨会,通过不断地探索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合适的教学体系。
(二)学校与企业携手探索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学校具有更加专业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企业更加了解当前的行业动态以及行业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制定一套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的规格路线,用对人才达到怎样的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上,应当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协商,促进人才培养的规模符合市场的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符合国家现有的政策标准。学校与企业应当紧密联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产业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三)企业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在产学融合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现有的企业不能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机会,只有各大企业真正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才能真正对校企联合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中国会计协会作为政府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积极肩负起更好地促进校企联合发展的职责,协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企业的人员,并且更加了解整个会计行业的动向,因此应当由协会的人来进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络,为校园和企业的合作创建一个互联互通的桥梁,组成学校、企业以及会计协会三者联合的一种模式,来共同培养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要求。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要想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当及时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在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出的人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以其对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过硬为最基本的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查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以及岗位的责任意识,对于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是否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并且可以将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只有培养出各项都达标的学生,校企联合的培养机制才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此外,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應当对于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分别进行及时的评价,查看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是否注重对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企业方面,考核其是否积极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真正进入企业中进行实操性的锻炼。
(五)提升教师实训的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更好地使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来迎接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那么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对学生的实训技能进行加强。这就要求高校的老师不仅仅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也应当熟练掌握一系列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学校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举办的教师会计职业能力的相关培训,并且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鼓励教师去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对于进行挂职锻炼的老师,应当要求写出相应的挂职实践报告。只有老师对于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对学生及时培养其实践操作的意识,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旦学生有机会可以进入企业中,可以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财务岗位的要求,为以后更好的合作创建出良好的开端。
结语
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会计行业的人才,这是一个符合时代以及市场要求的良好举措,不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高校应当不断提升学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求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在企业中的实践操作;而作为企业也应当扩大对学生实践岗位的开放,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智库时代,2018,(38):112,114.
[2] 程金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0):203-204.
[3] 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7-39.
[4] 孙桂岩.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实训项目开发与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115-117,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5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