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实例中学习“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幼师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该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生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案例中寻找这些教育方法,再分析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以期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专阶段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能否达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围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针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科学地选用不同方法来设计和组织活动。该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目标的学习与理解,以及对数学集体活动设计的组成部分、主题活动、区域化学习活动的粗浅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配合学生紧接下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幼儿园实习活动,学生需要在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把它们运用于教学设计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同时为下一阶段更深入的各个教育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这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技能基本功和专业基础知识。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学习能力不强,抽象的理论知识要结合实践案例来学习,才能融会贯通,理解到位,再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基于教学目标的考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尝试进行如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方法并在教学案例中寻找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
  我国幼儿园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数学教育方法,其中有四种是在幼儿园中经常使用到的,操作法、游戏法、启发探索法和演示讲解法。
  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亲自动手操作、摆弄,让幼儿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从中获取数学经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一种数学教育方法。
  游戏法是将数学教育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数学游戏中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幼儿园的数学游戏有许多类型,以下四种是比较常用的。情境性数学游戏,是指创设某一情境,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主题、情节来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感觉和动作性数学游戏,主要强调诱发幼儿各种感觉和动作活动,通过感官对数量的感知和表达来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智力性数学游戏,是以实物、图画或文字符号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幼儿去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其过程需要幼儿灵活、敏捷甚至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口头的数学游戏,不用直观教具和操作材料,指向某一数学内容,以教师与幼儿或者幼儿之间的口头对答的方式进行游戏。
  启发探索法也称引导发现法,是指对于一些数学的知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数学逻辑规律等,教师不用直接告知、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传授,而是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和发现来获得和理解的方法。
  演示讲解法是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演示”是指教师通过操作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讲解”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明确的语言对演示的过程进行说明和解释或作必要的提示、强调和启发。
  (二)在活动案例中寻找并分析
  在对这四种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了解在活动中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以小班数学活动《我给朋友送礼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为例进行分析,学生已经看过这个活动视频,在视频中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在这个活动中,用到哪种教育方法?在哪里用到?
  活动中运用到游戏法,情境性数学游戏。创设送礼物的情境,给好朋友送礼物、给客人老师送礼物,一个送一个收,送礼物回家的情境,以游戏法贯穿整个活动。
  在游戏法中又结合操作法。在“给好朋友送礼物”这个环节,幼儿找到一个礼物袋,在货架上找到相应的物品和数量,装进袋子,坐好后相互送礼物,通过语言“我送给你几个什么”总结操作结果,并相互检查;在“给客人老师送礼物”环节中,给客人老师送礼物的方法即操作规则是:“请你去找一个礼物袋,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装几个礼物,礼物只能装一种哦!然后把袋子口封好,去找一个客人老师做你的朋友,把礼物送给他,告诉他,客人老师,我送给你X个XX”。
  其中渗透着启发探索法。“送礼物回家“环节,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礼物们的家在这儿,上面有什么?有几个点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谁的礼物可以送到这里来?请你把手举起来。”引导幼儿探索,个别幼儿展示礼物并让幼儿说明可以将礼物送回家的原因:“你怎么知道你的礼物可以送回这里的?”其中“礼物们的家在这儿,上面有什么?”这个问题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到“家”的地方;“有几个点子?”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思考点子的意义,由具体的实物图片转为抽象的点子图片,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通过再数一数,说出原因:“你怎么知道你的礼物可以送回这里的?”进行验证核实,帮助幼儿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穿插着演示讲解法。“给好朋友送礼物”环节,一开始回忆实物卡片的含义,教师在投影仪下面,边数边说,最后在外围画一个圈,这里教师用到了演示讲解法;这个环节中当幼儿操作出现错误的时候,请发生错误的幼儿,到前面演示重新数的过程,展示改正错误的过程。
  二、分析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在实践中如何妥善地运用这些教育方法,结合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实现数学教育目标为目的来选用教育方法
  《我给朋友送礼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个数学活动的目标是理解实物卡片和点卡分别表示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根據实物卡片和点卡正确点数并拿取相应数量的、同一种类的礼物装进密封袋中;愿意交朋友,在给朋友送礼物的过程中感受交到好朋友的快乐。   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核心。应该努力地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二)要根据数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
  “感受5以内的数量”的活动,幼儿需要借助于实际的动作,才能理解事
  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当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时,他们便逐渐获得了抽象的逻
  辑思考能力。
  由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广泛,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数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如相邻数、数的组成、数的运算等内容中存在着幼儿有可能理解的、能训练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有助于幼儿掌握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的规律(如数差规律、互换律和互补律、交换律和逆运算规律等),我们则以启发探索法为主,着力于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这些规律和启发幼儿运用这些规律掌握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又如分类、排序、对应、测量、几何形体、量的比较等内容可操作性比较强,我们则以操作法为主,着力于提供给幼几合适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摆弄,引导他们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从中获取数学经验和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要根据年龄特点选用教育方法
  “感受5以内的数量”是设置在小班的活动,小班幼儿以玩为主,在玩中学,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宜以游戏法和操作法为主。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如操作法和游戏法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演示讲解法主要以教师的演示教具和语言讲解引发幼儿的感知和思维活动,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启发探索法主要以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索发现,具有探究性、逻辑性的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学习过程中越需要具体的情境、直观的材料、实际动作的支持帮助。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一般地说,小班主要选用游戏法和操作法;中班除了游戏法和操作法外,可多用演示讲解法和适当运用启发探索法;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应明显减少对游戏法的选用而尽可能增大启发探索法的比重。
  (四)要将多种教育方法综合使用
  在“感受5以内的数量”的活动中,以游戏法贯彻整个活动,游戏的过程往往需要幼儿动手操作,操作的时候需要引导启发幼儿,其中穿插演示讲解法,能有效地弥补幼儿理解上的难点和疑点。
  虽然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实践中,这些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往往是互相支持、互相交融的。例如:引导发现法和操作法是互相支持的,因为有教师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才可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将感性的经验进行概括、提升,发现和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数学逻辑规律等。又如,操作法和游戏法往往是互相交融的,因为,游戏的过程往往需要幼儿动手操作。可见,我们不应将各种方法机械地分割开,应该根据活动目标、内容特点、年龄特点、实际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精心设计,将多种教育方法互相配合、综合使用,以获取理想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实例中学习理论,让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学好理论之后,又综合地运用于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0.
  (作者單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