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赛促教”: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創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毕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出路和保障。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作用,从教风、学风建设入手,以创新创业赛事为切入点,构建以赛促教新型教学模式,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作为。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了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联动运行的优势,阐述了赛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以赛促教;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国家大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形势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坚持市场导向的特色,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新政策,各级各类高校应该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职业培训和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确保通过以赛促改实现赛教的全方位融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比赛,能够为探索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带来支撑保障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对相关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现实指导意义。
  一、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实施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应该首先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不断突破,以专业学术竞赛为引导,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完善的专业学术竞赛,力求有目标、有成效地开展实训操练。其次,以赛促教下高校师资队伍应该持续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加学习的兴奋点,多元化开展学术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竞赛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贴合时代互联网特性,为学生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形成良性循环,在以赛促教的教学机制下两者相互促进,强化培养方向的敏锐力和市场运用力,最终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人新需求。
  二、目前高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缺乏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发展出现脱节,甚至还停留在订单培养的阶段,尤其是实践实训的教学环节与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比重狭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很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的投入和长远有效的规划,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无法保障质量完成,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院校各种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为此参赛项目及质量大打折扣。
  3.导师水平差强人意
  高校创业导师等级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一些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参赛积极性不高,甚至是迫于职称评审去实施指导,可想而知创业教育不仅与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渐行渐远,而且还会造成项目进展不顺利。
  4.缺乏校企深度合作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意阶段,很多项目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及付诸实践,尤其是与校企合作的互动性有待提升。只有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意识,才会成为二者的双赢之选,最终实现各项教育资源的深度匹配。
  三、以赛促教视域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1.建立工作室参加大赛
  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高校应该以全面建设创业型大学战略为目标,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学生专业社团、工作室,将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有效结合,开展了多项技能创新和和创业产品研究开发。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和特色课程建设,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把国际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2.建立常态化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应该建立常态化竞赛机制,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投身到技能创新和创业产品开发研究中来。例如每年举办“创新设计竞赛”,进行有关“创新设计竞赛”的创意选拔,参赛人员为在校学生。参赛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提倡团队协作。学校还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为有创新创业项日的同学提供资金保障。更有专业老师的全方位指导。此外,建立常态化的竞赛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创业、赛创共赢”精神指引,努力创建创业型学院的实践基地,让更多的人走在创新创效创业的大道上。
  3.构建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创新提高“三层次”学科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体系:以科普教育、创新理论教学、系列讲座、学生论坛、学生科技成果展为主要形式,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走向社会进行科技服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动手能力,在科研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营造科技文化浓郁氛围,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挖掘、扶持骨干学生出高水平成果。为学生搭建科技教育、科技竞赛和科技实践三大平台,促进学科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
  4.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的制度
  制定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活动表彰奖励条例,每年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大型的有影响力、宣传效应、教风学风创新倡议的表彰大会,一方面加大宣传学院的嘉奖制度,另一方面展示汇报师生突出的成果,为每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渲染新生代师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加强落实年度考核标准化体制,对积极参与学生竞赛指导并获佳绩的教师实现绩效评估,并开设专项科研经费鼓励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以一个学期为期限,授予全班无作弊,零补考的班级为“零补考班级”,给予奖金奖励,作为鼓励全院班级努力学习的最高目标;授予各校区各年级补考率最低的班级为“优良学风班集体”,给予奖金奖励,作为鼓励全院班级努力学习的阶段性奖励,获得“零补考班级”荣誉的班级所属辅导员也同步得到嘉奖。
  5.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交叉课程间和教学环节上的衔接关系,使得综合性实践环节得以展开,尊重个性选择,大部分课程设置了自主学习环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增加实训环节,把以往参赛的内容优化组合,设计成若干独立的项目,每个同学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修完该学分,使得赛教融合有了依托。
  总之,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其中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的模式,重视开发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赛事活动衡量大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有效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确保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与相关赛事有机融合,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弘.高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8(5).
  [2]于海军,宋维源.基于素质拓展的工程力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7).
  [3]张兆基.以民族高校“双创”教育提高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质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
  [4]张颖淳.以赛促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96-97.
  [5]周素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研究——基于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2):103-106.
  [6]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2):71-75.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