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妙转化素材,化有限为无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写作议论文内容空洞,论点缺少充实有力的论据支撑,言之无据。高考备考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学生无暇收集写作素材。针对这一应考缺失,笔者就如何训练学生巧妙转化有限素材,让一材多用,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素材;转化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一般没限制,表述为“明确文体”。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写作上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文体上可灵活选择。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文体指向倾向于写论述类文章。例如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作文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作文题:“……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题干“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隐性提示适合写论述类文章,特别是2019年作文题要求写演讲稿,演讲稿本身就是论述类很强的实用类文章。高考作文备考,应把训练议论文写作作为重中之重。“考试大纲”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的发展等级中针对议论文有一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因此,写作议论文首先需观点明确,而论证观点需有理有据。“理”阐述得深刻,固然可贵,但少不了论据支撑,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丰富充实又具说服力的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
   高考备考中,储备充足的论据素材是学生应做的重要功课。但高三学生疲于在各科中奔波,且语文在备考中总被学生边缘化。要让学生在备考的紧张时期,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收集充足的素材也不现实。而很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据,或素材老旧,正像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蔡建明所说:一到高考,屈原重新投江,项羽再次自杀,陶渊明又采菊东篱下……。面对这种现状,让学生有限的胸中那点点墨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让有限的材料点化为无限可能,不失为高考备考最后阶段,学生无暇积累新素材的情况下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任何一则素材表达的旨意都不是单一的,它的内容指向有多面性特点。海伦.凯勒的事例不是只能用在“身残志不残”的论证上,还适用于论证“热爱生命”,“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感”“感恩”……等多话题上。一材可以多用,只要打破思维定式,具有发散思维意识,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角度审视素材,多加思索,一则素材就会为你所用,常用常新。
  以下就如何转化素材谈谈笔者的思考和做法。
   一、选好素材是关键
   精心挑选素材,笔者一般是让学生准备六到八则材料,也可以把以前积累的好素材拿来加工。所选素材首先要典型有代表性,即尽可能选择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古今中外的突出事例,且这事例的旨意具有发散性、指向角度多面。其次,要新颖。陈旧事例能用出新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所以选择素材时要喜新厌“旧”,不落俗套,另辟蹊径,想人家所未想,收集别人所未收集。再次,素材积累要完整,突出关键细节,特别是记得收集事例中涉及的人物的“名言名句”,还有他人的评论评价中的精彩句子,这是使用素材论证观点的过程中很有力的道理论据,用得恰当能使说理的深度得到质的飞跃。例如积累思想家卢梭这一人物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整理:该人物生平中主要几件能反映不同主题的事件,每件事五十字左右概述;卢梭的成就,特别是代表作《忏悔录》,《漫步遐想录》等;卢梭的思想,包括自由和平等的理想、自然主义理论、哲学思想等;卢梭及其代表作里的名言;卢梭的影响;后人对卢梭的评价的名句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吃透素材,先挖掘好各种角度,为转化素材做准备。
   二、一材多用需要巧
   古语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了精心积累的素材,实际运用还需一颗“匠心”。首先,要巧思。开动脑筋,挖掘素材的内涵,培养“慧眼”,敏锐发现命题与素材的联系,找到素材与命题的契合点。其次,要巧用。行文中一定要与命题紧密靠拢,使用素材时要善于取舍,切忌照抄照搬。要根据命题有所侧重,能证明观点的细节要突显,无用细节,再精彩也要舍弃。用素材阐述时要围绕观点,转换素材原有的表述语言。用素材分析论证观点时,紧扣住命题和观点展开论述,结论要落到命题或论点上。
   三、学以致用要强化
   巧妙转化素材,把收集到的素材成功用到不同命题里,还需多加训练,以强化这一应试技能。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命题,每个命题都要求学生用上同一个素材做论据,采用写片段式作文的训练形式,力争多次、快速、有效地强化。片段式训练后要筛选出写作优秀、素材使用巧妙的佳作,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给学生看并加以点评表扬,既能鼓励作者,激发其写作热情,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借鉴,让其他学生得到启发,点化思路、打开思维。又能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信心。
   转化素材,化有限为无限,这只是在高考最后阶段的取巧之法。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角度来说,还是要从高一高二年就开始“未雨绸缪”。素材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从高一高二年开始就要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这项工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多阅读多积累。“腹有诗书”“胸有点墨”才会泉思如涌,材料信手拈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3]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0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