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传统教学经验中,教师为了一味追求高升学率,会在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活动安排等方面设置统一标准,过分追求整齐划一,导致教学目标偏离大多数学生的接收能力范围,教学效果自然不甚理想。近年来,因材施教理念在各中学广泛普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均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学生的个体性被放大突出,这就为层次性教学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立足点在于初中教学设置层次化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以期为我国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活动 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59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blindly pursue the high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will set uniform standard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content setting and classroom activity arrangement, and excessive pursuit of uniformity, leading to the devi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the acceptance ability of most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very ideal.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middle schools.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mode of students have changed in a subtle way. The individ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enlarged and highlighted,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erarchical teaching. The foothold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hierarchical princi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Tak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use the layered teaching method to create an efficient classroom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education practice.
  Keywords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junior mathematics teaching; classroom activity; classroom inquiry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真正实践者。但是由于人各有异,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学习、品德、性格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差异和特色,所以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千差万别。以初中数学为例,上述差异必然造成初中教学的普及性与学生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教师就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设置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滿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案。其中,适用性较高的教学方式之一便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民主的教学思想,注重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教师只需要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得因材施教真正得以落实即可。这种方式方法讲究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分阶段展开教学,力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其成长。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倡舍弃过去那种单纯片面强调模仿,过分追求纸面分数的学习模式,代之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为重点目标的学习手段,让学生不再受知识的禁锢,而是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打造新型教学关系。[1]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各有差异,特别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为班级学生设置同一个教学标准,过低,则会降低学习能力高者的学习兴致,过高则会削弱学习能力弱者的探究欲望,不仅会使学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更不能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锻炼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适得其反,局限学生的自然成长。当今社会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观念也有所改变,初中教学不再以学生的背诵、记忆为主要着力点,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且善于将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讲究因材施教,这就是分层教学法的真正意义所在。只有将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才能对症下药,为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强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安排,让其在合理范围内做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从而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2]   2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
  上文已经提及,在进行分层次教学前,教师需要做的基础工作便是熟知每位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接收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情况,更重要的是调查其对现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通过调查研究所得,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适当评级,然后将学生进行层次归类。[3]这是在分层教学开展之前必要的教学程序,分层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细致分析,制定教学计划。
  给学生分层的依据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分层方法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四层,每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层次的学生小学数学基础扎实,对初中数学葆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钻研兴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的数学思维掌握较快,反应迅速;
  第二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和第一层次学生相比稍显不足,对数学思维的了解和掌握要慢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但是这一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依旧很高;
  第三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一般,基础不牢,但是不厌烦学习数学,稍加训练和正确方法指引,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
  第四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很低,和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致相同,但是这一层次学生的改变关键不在于成绩,而是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态度。
  这一层次学生普遍对数学很反感,从思想上反对数学,因此,教师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其对数学的基本态度和错误认识。
  分层之后,教师便需要设计具体的培养目标: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致力于将其培养成优等生,体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多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的问题和训练,给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计划,例如,不仅要完成课本上的作业,还要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和课外习题练习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解题思路,拓宽数学思维;对待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逐步培养其数学思维,最佳的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大量做题,来练习算功,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4]这一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但是数学思维和应变能力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思考;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相应降低教学要求,这一部分学生尽管对数学葆有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其成绩飘忽不定,数学基础不扎实,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在做题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提问;第四层次的学生由于學习态度不端正,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高其对数学的钻研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方便教师开展后续教学。
  3 通过案例分析论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层教学法
  3.1 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层次性
  层次性教学的首要原则是通过不同且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全面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层次性。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首先,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具体都有哪些性质;其次,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并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更为复杂的平行四边形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第三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去记忆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以及简单化运用;最后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入手,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手段告知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体现及其重要作用,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同时渗透此类习题的解题思路,让其将这一图形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其学习这一章节内容。
  3.2 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也要注重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日益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自然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体现精准性和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从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进步。[5]
  例如,教师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节内容时,要依照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优等生,即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问题训练法。换句话说,教师要引导这一层次学生探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内容,具体如何运用需要学生单独掌握,教师的任务仅仅是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通过题目解答拓宽其思维。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合作探析法,即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问题,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互动,如若干人组成一组,培养其合作团结意识。在问题探讨环节中,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即为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再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第四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讲解法,即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内容直接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对这一类图像内容有大致了解,并通过和学生一起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四层次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相对落后于前三类学生,教师更应该有耐心。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最直接的教学办法就是让这一层次的学生亲手折叠三角形,并根据教师的提问通过动手操作给出回答,加深印象,以此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贯彻落实“传帮带”的教学理念,要求优等生带着中等生和后进生思考问题,或者要求学生进行强弱组队,通过与优等生的接触,了解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从中借鉴有效经验,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4 结束语
  总之,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性格和生活经历也千差万别,如果一味在教学中灌输相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势必会减弱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积极性,因此,只有引入分层教学法,才能通过针对性教学实现相应的教学要求。分层教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之一,应该被贯穿在初中数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始终,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继红.因材施教 健全教学方法——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5(12):130.
  [2] 吴秀云.浅析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4(03):60.
  [3] 贾长柱.初中化学面向农村生产实际教学的实验[J].新课程(下),2012(11):8.
  [4] 魏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2(11):98-99.
  [5] 张志英.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30):195-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0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