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通过实证方法从词汇与句法层面考察了我国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研究发现中、英、德三种语言规则对学习者三语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种策略,例如加强语言外因素影响的研究,重视语际共性的作用,以及增加语言输入等策略来降低语言负迁移的干扰。
  【关键词】语言迁移;大学生;三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8-01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056
  College Students’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der Language Transfer Theory
  ZHAO Wei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Weihai Shandong 264209, China)
  【Abstract】Under language transfer theory, this empirical study investigate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erms of vocabulary and syntax.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complexi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o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Multiple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Key words】Language transfer; College students;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0 引言
  語言迁移研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为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所关注。五六十年代,该领域研究属于发展抬升期,主要基于对比分析假设,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七十年代进入缓慢降温期,主要基于中介语假设,受到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八十年代中后期,语言迁移研究华丽回归,再次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受到认知科学理论的影响,研究逐步走向深化(崔莹莹,2018)。
  随着语言迁移研究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大,研究者从更广阔的视角考察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出现了语言加工理论、模因论等新的研究视角(古洁、卢仁顺, 2016),语言迁移现象已成为三语习得研究的中心议题,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以语言迁移为理论框架来探索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1 三语习得状况
  来自英德双语专业大一、大二的116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研究,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3人,平均年龄19.15岁,研究开始前这些学生学习德语时间平均为1年,学习英语时间平均为11年。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回溯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从构词法与语序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1.1 语际对比
  由于英语、德语亲缘关系较近,语言距离比它们与汉语之间的语言距离小很多,所以本研究被试更关注英、德两种语言之间规则的对比。
  在构词法层面,现代英语、德语主要的构词法有派生法和合成法。派生法是两种语言的主要构词方法,通过在单词前后加上词缀构成新词。德语与英语中有很多相似的词缀,意义也相近,例如:前缀over-(英)ueber-(德)、后缀-hood(英)-heit(德)等。合成法则通过将两个或更多单词合成构成新词。在拼写方面,德语中合成词的两个成分之间没有连字符;在英语中,合成词的两个或多个成分可能分开写,也可能直接连在一起,或以连字符相连。
  在语序层面,英语句法中除了强调句与倒装句,大部分句子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自然语序,德语中有的句子采用这种自然语序,也有的将动词后置,采用主语+宾语+谓语的反语序(洪潇,2016)。例如“我通过了德语考试”英语表达为I(主)have passed(谓)the German test(宾).德语中谓语动词后置,表达为Ich(主)habe die Deutschprüfung(宾)bestanden(谓)。
  当复合句中从句位置不同,英语主句语序不会改变,但当从句在主句前边时,德语采用从句+谓语+主语的反语序。例如“我不知道我是否通过了德语考试”这句话,当从句在后,英语表达为I(主)don’t know(谓)whether I have passed the German test.德语为Ich(主)weiβ(谓)nicht,ob Ich habe die Deutschprüfung bestanden.当从句在前,英语主句语序不变,Whether I have passed the German test,I(主)don’t know(谓).德语主句语序则需要调整,Ob Ich habe die Deutschprüfung bestanden,weiβ(谓)ich(主)nicht。
  1.2 语言迁移
  在构词法与语序规则的习得方面,本研究被试的德语习得受到母语与英语规则的影响,正、负迁移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针对派生法,83.3%的学生表示,德语与英语中拼写相似、意义相近的词缀有助于德语词汇的习得,产生了正迁移,但也有16.7%的学生表示,单词拼写相似度高反而使自己出现拼写错误,产生了负迁移。针对合成法,汉、英、德语合成词在拼写上的差异对学生习得德语词汇没有形成干扰,但由于英语合成词的写法更复杂,51.7%的学生习得英语词汇反而受到了干扰,产生了负迁移。   针对语序习得,95.8%的学生表示,英语中运用主语+谓语+宾语自然语序的句式对习得德语中运用自然语序的句子具有积极影响,产生了正迁移。当英语中运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自然语序,德语却将谓语动词后置时,57.5%的学生表示,他们没有按照德语句法规则将谓语动词放到句末,而是受到英语句法的影响,错误地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自然语序来表达,英语句法规则对德语习得造成了干扰,产生了负迁移。当复合句从句位于主句之前,德语需要采用反语序时,69.2%的学生认为英语语序对他们习得德语形成了干扰,产生了负迁移。
  2 解决策略
  本研究发现,汉语、英语、德语构词法与语序规则对学习者三语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情况较为复杂,无法通过單一策略解决语言负迁移问题,需通过多种策略,例如加强语言外因素影响的研究,重视语际共性的作用,以及增加语言输入等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2.1 语言外因素的影响
  认知主义学派认为,除了语言内层面,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外层面,如社会、文化、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Odlin(1989)指出,迁移不仅包括目标语和母语之间,也包括目标语与其他已习得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两种语言之间尚需如此,那么多语种习得更加需要增强语际对比意识,同时,不仅要开展语言内层面的比较,也需要加强语言外因素影响的研究。
  2.2 语际共性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在构词法与语序规则的习得方面,学生德语习得受到母语与英语影响所产生的正、负迁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Odlin(1989)等人强调了语际共性的重要性,这表明,多语种迁移研究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在注重防范负迁移对语言习得消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语际共性的积极作用,未来需要加强对不同语言系统共性的研究。
  2.3 语言输入的策略
  除了进行多语种语际对比的策略,还可以通过增加语言输入来降低负迁移对语言习得的干扰作用(赖特本,2014)。本研究被试来自英德双语专业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作为德语的初学者,他们日常所获得的有效德语输入量不足,自然会从已习得的母语或英语等语言中寻求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易导致母语或二语语言规则对三语习得产生负迁移。随着这些学生三语习得过程的进展,如果德语输入量逐渐增加,他们习得了更多地道的德语表达方式,就有可能降低语言负迁移的干扰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 启示
  本研究表明,汉语、英语、德语词汇与句法规则对学习者三语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情况复杂多样。这对我国外语教学实践具有多重启示,需要通过多种策略解决语言负迁移问题:首先,多语种习得研究需要从宏观角度入手,不仅要注重语言内层面的语际对比,也要加强语言外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外语教师与学习者在注重防范负迁移消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语际共性的正迁移作用;此外,通过增加语言输入的策略亦可帮助学习者有效降低语言负迁移的干扰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莹莹.基于多维视角的语言迁移研究[J].高教论坛, 2018(5):82-83.
  [2]古洁,卢仁顺.语用迁移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2-146.
  [3]洪潇.德语表达中的英语句法迁移[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4):75-78.
  [4]Odlin,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1-25.
  [5](美)赖特本.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203-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0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