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鹏
摘 要:该文对生涯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和生涯教育概念进行了疏理,介绍了国内外的生涯教育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笔者参加高中学生的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的想法,指出职业学校开展的社会大课堂和初中开放实践课堂活动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偏好鉴别的辅助作用,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选择尤其是高三学生选择报考志愿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生涯教育 中职社会大课堂 职业偏好
中图分类号:G6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c)-016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现实学生的需求。
在百度上将生涯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生涯教育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中所接受的,以认识自我与职业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狭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学校内实施的以达成生涯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手段。
1 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
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是作为职业指导、就业辅导形式出现的。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开始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建构了协助青少年理解自己理解职业的指导。1951年金斯伯格等人写出了《职业选择》一书,将职业选择过程向动态的职业生活治理迈出了一步。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学校-就业法案》其目的是:使高中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包括3项内容:工作的训练计划、职业了解和职业探索、为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和实习机会。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影响较为广泛。这个理论是依据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各种职业行为的分析,以年龄阶段区分生涯发展过程:0~14岁为成长阶段,通过发展自我概念,认识自己,建立对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15~24岁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通过学校学习、休闲活动和短期工作进行自我考察和职业探索。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24岁以后是实践和巩固、创新自己的生涯发展阶段。
我国的职业指导起始于191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刊物《教育职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蔡元培等人也积极投身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中来,他们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指导理论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国家的政策采用統包统分形式,职业指导没有了用武之地,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普遍实行了公司制,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聘任制。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人们自主择业成为主流,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兴未艾,人们从职业介绍所或在报纸上、电视中应聘工作,习以为常。
1996年朱启臻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办法》一书从心理学角度评价了职业心理和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介绍了国外各类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状况。
2 实践观摩让笔者对学生的生涯教育有了更多了解
2017年到北京建筑大学附属中学观摩了该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课题的展示。他们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丰富,方式方法多样,有情景剧、班会课、手抄报展示等内容,对学生的生涯教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
首先他们对所属班级学生进行广泛而详细的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思考和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情况、学生高考志愿选择、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比较满意,对生涯规划则模模糊糊,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偏好更是说不清楚了,这也造成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受父母、老师、同学的影响是决定作用的,只有极少数人能依据自己想法选择志愿,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兴趣是高一高二学生最迫切的工作。
笔者听了这所学校的李老师的一堂班会课,内容是先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再让学生谈了感想,之后学生完成了生存岛探索之旅,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最后班会在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中结束。通过这节班会笔者总结认为澄清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偏好非常重要,只有这一步做好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是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有强劲的动力。他们也才会有意识地搜寻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的内容,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从该校的调查问卷结果也能知道,学生对自己的志愿选择和就业非常不确定,那么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不清楚的,选择的志愿更多是撞大运,这会造成将来即使考上大学也可能有很多的不适应、不喜欢、不接受的情况出现。
在这堂班会中关于生存岛这个游戏环节笔者认为设计的非常好,首先对它对各种职业进行了大体上的分类,学生依据自己的偏好和能力选择一个选项,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学生一种即时性的主观选择,至于说学生是不是真的喜欢这类工作,真的具备了这类工作要求的能力,这个游戏不能给出准确的说明。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不仅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否喜欢这类工作,也让老师和家长清楚自己的学生到底具备多大能力。只有亲身实践,在实际工作岗位实践一下,就会清楚了。前几年北京市开启了社会大课堂和今年以来提出的初中生开放实践活动,这两个活动是让学生离开教室到社会各个资源单位参观学习、实践,从而认识了解各行各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人们是如何工作的,让高中生、初中生在实践中体验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偏好,为他们的今后选择志愿、选择就业做准备。
3 学生实践活动对鉴别学生职业偏好有重大作用
在学校中要把生涯教育与学生的学科学习、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清晰的认识,对其就业有切实的指导和帮助。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学校依据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四十几个实践项目,涵盖了生物制药、环境监测分析、机械制造、电工电子、园艺、陶艺、航空、汽车、食品、物流运输、仓储等多个行业。这些实践项目涉及到职业岗位有制药车间流水线工人、有药物检测岗位、分析化验员岗位、电子产品组装岗位、园艺盆景制作、陶艺师、航空空乘、安检、汽车维修、食品制作、物流等几十个工作岗位,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沉浸在各个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情景中,体验着实际岗位操作规范要求,学习着实际岗位操作技能,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检验。这些能力包括智力、非智力因素,如是否细心耐心、有没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当然也有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考察,给出每名学生的评价。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也对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有了真切的了解,当学生完成这些实践项目后,他们对自己工作偏好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生对职业岗位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会反思自己先前的职业偏好,在以后填写志愿时会有较强的选择能力。 此时班主任再采用前文提到的生存岛游戏得到的结论就更容易分辨出学生的职业偏好,真实可信。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对仪器操作不敏感就不适合选择技术行业,喜欢表演并且能言善道则选择演员、律师等文科类行业更好。实践中表现细致认真、观察分析能力强的学生适合做设计、分析类的工作,而那些擅长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则适合当科学家、发明家。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己就可得出一些结论,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不全是盲目的了。总之,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对某一职业岗位的偏好,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极大帮助。
4 学生岗位实践可以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偏好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美国学者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理论主要观点:(1)独特的个体适合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2)个人职业生涯可以被引导,一方面促进个人能力和兴趣的成熟,另一方面指导个人实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所以说,社会实践课堂、初中开放实践项目,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引导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偏好的强化和鉴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实践课堂对学生职业偏好引导,用实际岗位真实场景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自己做的蛋糕饼面前,那种满足感远远胜过蛋糕饼的香甜,当他们制作出一盆优美的盆景,或完成一件简单的陶艺制品,或在机床车削出一个工件,或检测出了药片的质量,或看到用机器压制成型的药片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的动力得到了激发。他们对职业岗位的理解比在教室中看视频,听解说来得更真实、更准确。
生涯教育不是一门课,它是一种生存理念,是一项生活技能,一种生活态度,对学生的生涯教育不是教会几个概念,给出几个行业描述,而是要在实际工作情景中体验和实践,只有亲身经历了职业岗位实践,学生的职业偏好才是真实的。
5 结语
社会实践教育可以改善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清楚社会上的职业种类及各个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项目中,可以充分了解所体验项目职业岗位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对自己的爱好、能力、特长、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偏好,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也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有计划地为自己未来设计发展方向。所以说社会实践项目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思帆.国外学生生涯教育的若干特点与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0(2):87-89.
[2] 董华翱.在学科建设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J].教学月刊 中学版,2014(12):12-15.
[3]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出版社,2013.
[4]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 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4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