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主养池混养鲌鱼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为探索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黄颡鱼主养池塘,混养一定比例鲌鱼,以取得健康高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不仅养殖水体水质良好、鱼病发生几率低,而且黄颡鱼品质好,上市售价高,投入产出比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关键词: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主养池;混养;先锋鲌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4-015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4.03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model of polyculture of common carp in the main carp
XIE De-bin1,REN Yan1,ZHU Si-hua1,LI Bo1,ZHOU Yong2,LIU Yi-ran1,WANG Hui1
(1.Wuhan Fisheries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207,China;
2.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Wuhan 430223,China)
Abstract: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is an important species of freshwater cul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catfish culture,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catfish is raised in the pond to achieve a healthy and efficient breeding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breeding pond of yellow catfish, 8 000~10 000 tail/667 m2, Under the 500~600 tail/667 m2 model of mixed breeding, not only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cultured water was good, the incidence of fish disease was low,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yellow catfish was good, the market price was high, the input and output ratio was high,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ond were significant.
Key words: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nursing pool; mixing; Erythrocuter ilishaeformis × Anchery throculter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黃优1号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团队近年培育的新一代黄颡鱼养殖国审新品种。黄优1号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耐低氧、群体产量高、规格整齐等特点备受广大养殖户喜爱。但在黄颡鱼主养模式中,投饲增加,残饵增多,养殖水体氨氮、亚硝盐含量高转化困难,水质老化、倒藻时有发生,易诱发鱼病。先锋1号鲌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国审养殖新品种。该品种能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和水体中的残饵,具有很好的净化水质作用。本试验在黄颡鱼主养池塘,在不影响黄颡鱼生长的前提下,混养不同密度的先锋1号鲌鱼,探索黄颡鱼、鲌鱼的最佳放养比例,以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选择
试验基地为武汉佳鑫鳜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夏山坡养殖基地和湖北香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蔡甸区索河街基地。山坡养殖基地选择8 004 m2池塘一口和6 670 m2池塘两口,平均水深1.5~1.8 m。蔡甸区索河街基地选择13 340 m2池塘一口,平均水深1.5~2.0 m[1]。
同时,山坡养殖基地和蔡甸区索河街基地均按每667 m2配套0.30 kW增氧机。
1.2 方法
1.2.1 池塘清整 山坡养殖基地池塘为标准养殖池塘,可将池水排出至10~20 cm,采用生石灰清塘,每667 m2用生石灰60~80 kg;蔡甸区索河街基地为山塘,池底高低不平,将水排到0.5 m,采用茶粕清塘,每667 m2用茶粕20~30 kg,化水均匀泼洒。待水体毒性消失后,用过滤网加水,防止野杂鱼及鱼卵进入水体。
1.2.2 鱼种的放养 山坡养殖基地开展4种放养模式(含对照组主养黄颡鱼);第一种放养模式(Ⅰ号池塘)为6 670 m2池塘仅放养黄颡鱼15 000尾/667 m2;第二种放养模式(Ⅱ号池塘)为6 670 m2池塘放黄颡鱼12 000尾/667 m2,同时混养先锋鲌200~300尾/667 m2;第三种放养模式(Ⅲ号池塘)为8 004 m2池塘放养黄颡鱼8 500尾/667 m2,同时混养先锋鲌500~600尾/667 m2;第四种放养模式(蔡甸区索河街基地)(Ⅳ号池塘)为13 340 m2池塘放养黄颡鱼4 000尾/667 m2,先锋鲌600~700尾/667 m2,同时各池塘放养少量花白鲢调节水质。各种放养模式的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2.3 池塘养殖管理[2]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时刻观察鱼类的活动状况,及时开增氧机,做好每日气温、水温、黄颡鱼摄食情况和死亡数量的记录。
1)鱼种消毒。2018年2月10日开始采用生石灰清塘,待药性消失后开始分批投放鱼种,鱼种用10%聚碘浸泡10 min后入池,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减少鱼病的发生。
2)饲料选择。选择荆州天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宏元牌专用膨化饲料,是蛋白质含量38%,粗脂肪≥5.0%,赖氨酸≥1.6%的黄颡鱼专用饲料。
3)日常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3],整个投饲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3—4月,前期水温较低,鱼摄食不是很旺盛,日投饵1次。第二阶段5—7月,随着水温升高,摄食旺盛,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率可按鱼体重3%~5%投喂,投喂以30~40 min内吃完为准,投喂时间上午以天未亮(7:00)开始投喂,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晚上以天已黑(19:00)开始投喂养,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第三阶段8—9月,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应适当控制投喂,日投喂率可按鱼体重2%~3%投喂,可采取捕大留小方法分批出售,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的经济效益。第四阶段10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以保膘为主,饲料的投喂比例逐步减少,准备整体出售。
4)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3]。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以及鱼体摄食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投喂量正常以30~40 min内是否能将所投喂饲料全部吃完为准,酌情增减投饲量。第一、第二阶段建议采用饱食法;第三阶段由于天气炎热,水质易波动,投喂八成饱即可;第四阶段可以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浪费以降低成本。
1.2.4 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做好试验池塘的水质调控工作,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试验重点工作,养殖期间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水质调控。
1)定期改良水质[4]。根据水体水色变化,定期泼洒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20、1.2 g/m2,调节水体pH维持在7.6左右。合理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促进生物的调水功能,通过人工加入碳源及异养微生物,调整碳氮比(C/N>10),利用异养微生物将水体中的亚硝酸氮、氨氮等氮素转化为水体自身可以利用的有机氮源,从而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调控水质。
2)合理使用增氧机。根据天气、气温和水质变化,合理开启增氧机。晴天15:00~16:00开机1 h;阴雨天夜间开启增氧机至凌晨。
3)池塘水位调整、底质的改良[5]。每间隔15~25 d加注新水一次,春夏时期每次加水10~20 cm。7—9月盛夏期间每次加水20~30 cm。整个养殖长期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保持水体透明度30 cm。适时改底,使用过氧化物片剂,全池均匀遍洒,改善底层缺氧现象,降低泛塘风险。
4)定期检测水质。在养殖期间,分别于4月28日、5月28日、6月29日、7月29日、8月31日、9月28日分6次记录水质各因子的变化情况。
1.2.5 病害防治[6] 养殖试验过程中,鱼病的预防与治疗坚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按照国家S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不使用违禁、毒害大的药物。同时,根据黄颡鱼为无鳞鱼、不耐药的特征,注意选用刺激小的药物。
1)鱼种消毒[7]。在黄颡鱼鱼种运输、放养、捕捞过程中,谨慎操作,鱼种入池前用10%聚维酮碘化水浸泡10~15 min,预防疾病传播。
2)定期使用药物泼洒。鱼病以预防为主,每15~25 d用生石灰20~40 g/m3或二氧化氯0.5~1.0 g/m3交替使用消毒。6、7、8月为出血病高发季节,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 mg/L杀虫,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有针对性预防暴发性出血病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气温、鱼摄食情况,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
3)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疾病[8]。在疾病流行季节,每月定期投喂1~2次中草药药饵,中草药配方为黄芩、黄柏、大黄(按30%、40%、30%含量),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目筛,按每1 kg饲料加中草药制剂10~20 g制成药饵,每次投喂5~7 d,药饵要求现用现配。2018年6月20日,试验池在巡塘时,发现病鱼,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体表略显黑色,离群独游,食欲减退,用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浓度为0.5~1.0 mL/m2,隔1 d再泼洒1次;同时内服氟苯尼考+三黄粉+多种维生素,按10~15 mg/kg鱼体质量拌药饵,连续投喂5 d,鱼种摄食正常。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分析
各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从表2分析得知,Ⅲ号池塘水质最好,Ⅲ号池塘氨氮比Ⅰ号池塘低56.1%;Ⅲ号池塘亚盐比Ⅰ号池塘低33.3%;Ⅲ号池塘总磷仅有Ⅰ号池塘的35.2%;Ⅲ号池塘总氮仅有Ⅰ号池塘的43.7%。Ⅲ号池塘的各项水质指标都比Ⅰ号池塘的指标都低得多,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避免因水质过肥而产生暴发性出血病。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黄颡鱼与鲌鱼混养模式中鲌鱼能够有效利用水体中浮游生物,减少水体中的残饵,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2.2 养殖投入与效益分析
黄颡鱼和先锋鲌采用捕大留小方式分批起捕,最后采取干塘方法捕捞。黄颡鱼与鲌鱼养殖投入情况见表3,黄颡鱼与鲌鱼养殖产出情况见表4。
从表4分析得知,Ⅰ号池塘黄颡鱼起捕量高达15 500 kg,Ⅳ号池塘黄颡鱼起捕量仅有8 500 kg;Ⅱ号池塘养殖总起捕量达到17 330 kg,Ⅳ号池塘养殖总起捕量仅14 060 kg;Ⅰ号池塘经济效益最高,达到321 200元,Ⅳ号池塘经济效益最低只有234 600元。
从表5分析得知,Ⅰ号池塘总产值最高,Ⅳ号池塘总产值最低;总效益Ⅲ号池塘最高,Ⅳ号池塘最低。
Ⅰ号池塘虽然产值最高,但飼料成本和用药成本都是最高的,综合成本最高,Ⅲ号池塘饲料成本和用药成本排第三位,但是由于先锋鲌的产量高,效益相对比其他池塘效益要高,因而综合效益最好。
3 小结
1)在单一黄颡鱼主养和黄颡鱼3种不同放养密度并混养一定数量鲌鱼(经济效益3 300~7 545元/667 m2)模式比校中,Ⅲ号模式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模式养殖效益最佳。该模式单位面积收益为7 825元/667 m2,投入产出比最高。
2)在主养黄颡鱼+鲌鱼混养模式中,Ⅲ号模式黄颡鱼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水质好,发病率低;先锋鲌可充分利用黄颡鱼投喂过程中残留饲料,促进鲌鱼生长,残饵量降低,保障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降低疾病暴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毛洪顺.池塘养鱼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潘忠斌.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4(2):37.
[3] 刘丙阳,邱春光,刘旭光.黄颡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及动植蛋白比例[J].中国水产,2006(3):48-49.
[4] 刘景祯.池塘养殖黄颡鱼黄颡鱼试验[J].水产科学,2000(4):33-34.
[5] 王成武.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0(1):8.
[6] 王国花,钱彩源,李伟方.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J].中国水产,2006(7):83-84.
[7] 印宝林.黄颡鱼的日常捕捞与病虫防治[J].农村科技信息,2006(2):35.
[8] 苏雪红.黄颡鱼病害种类调查及其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J].中国水产,2005(3):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6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