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章针对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认知层面、队伍构成、项目宣传、项目管理、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训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08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actice
MAN Xiaojing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s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practice for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cognitive level, team composition, project publicity, project management, resource guarantee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actice
科研训练计划是在本科生范围内开展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是提升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合作与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实践情况的调研,分析学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参与科研训练的动机、组建团队和选题情况、参与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导师对其影响、项目完成和个人收获等情况,就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成效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积极性较高,学校对于科研训练项目的支持力度大,但存在学生对科研训练项目认识相对片面,选择参与科研训练项目比较草率和随机,对项目的选题缺少主动性思考等问题。
1.1 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总体情况
受访学生中,有280人参与过科研训练项目,约占总样本的57.26%。其中,男生参与的人数低于女生,农科学生参与程度最高。在探究未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原因时,有36%的人认为缺乏研究方向,25%的人将兴趣看作重要因素,37%的人因导师没有要求或没有同学邀请而未参与,2%的人认为科研训练时间与学习、休息时间存在冲突。
1.2 对科研训练项目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科研训练计划,仅2.2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通过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学生的文字表达、团队合作、社交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约30%的学生认为对写作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帮助较大,约51%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实际调查和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得到提高,31%的学生思维逻辑、软件操作和时间规划能力得以提高。
1.3 科研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情况
(1)项目准备阶段。在组队方面,约45%的学生是由导师进行组队,其余为自由组队。选题方面,76%的学生选择由导师拟定或建议的题目,24%的学生是结合兴趣或自身所学专业进行选题。仅有35.67%的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之前对项目进行过主动了解。由此可见,参与项目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被动倾向。
(2)项目开展阶段。大部分学生在项目开展中会遇到阻碍。其中,实验仪器操作、软件操作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受阻因素,其次是理论瓶颈、时间安排不合理、经费报销、团队凝聚力不足等因素。72%的学生只在遇到问题时才会选择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并未养成固定交流的习惯。项目完成方面,57.5%的学生能按时或提前完成,36.6%的学生需要在时间截止前加紧完成,5.9%的学生则无法按时完成。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
(3)项目结题阶段。一般情况下,以报告、现场答辩或者论文的形式完成项目结题验收。导师是帮助学生开展和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重要主体。一般每名导师指导3~5名学生,但只有约48.6%的学生会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且交流的时间不固定。交流的主要内容集中于科研训练、日常学习方面。
1.4 项目成果情况
自2012年学校实施科研训练计划至今,园林学院共有191个项目得到资助,惠及了近千名本科生。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参与完成了10项专利;项目成果被推荐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专业类竞赛,获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若干。从上述情况来看,园林学院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5 访谈情况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了几个突出的问题。参与科研训练的主体是大二学生,其专业基础较弱,主动性不够,不利于项目的开展。学生和导师普遍反映,在学校“3+1”的教学模式下大三学生更适合参与科研训练项目,能够保证科研训练的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指导水平层次不齐。缺少配套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未被激发出来。
2 科研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知存在误区
因缺乏激励机制,指导教师仅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附属品,对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缺乏系统认知,缺少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对科研训练的理解也比较浅显,认为发表相关的论文或作出报告就是完成了所申报的项目,而忽略了在参与科研训练实践过程中的收获。
2.2 队伍构成单一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绝大部分的队伍是按照专业或导师进行组队,且多数由本专业的学生构成。队伍成员彼此熟悉,不易发生内部矛盾。但团队构成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园林学院涉及园林规划类的专业具有覆盖面广、跨学科强的特点,这决定了其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其他专业的知识,如园林、林学等。然而,只有17.73%的队伍包含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组队模式下学生缺乏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2.3 项目宣传形式单一
在组织申报前,对科研训练计划的宣传形式单一,宣传的力度稍显单薄。一般仅通过院系网站或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形式进行通告、公示,且仅仅是公布政策文件而缺乏相应解读。缺少项目说明会和师生见面会,学生申报项目存在盲目跟风。有15%的学生认为没有同学邀请是未参与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盲目申报项目的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积极性会降低,影响科研训练实践的效果。
2.4 项目管理方式简单,缺乏资源整合
目前,基本参照教师课题研究的管理方式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行管理。较为注重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结题,而忽视项目实施的过程,缺少对科研过程的监督指导。同时,一般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获得专利和获奖等指标来评判科研训练项目的成果,这对尚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评价标准明显偏高。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怎样去结题,而影响了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本科生的科研训练项目仅被视为游离于课程之外的课余活动,缺少课程设置、后期经验总结等内容。教学课程设置与科研训练实践成为“两张皮”。仅有12.8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帮助很大。在项目结题后,缺少经验总结和寻求新的研究点等内容的延续。
2.5 资源保障相对完善,却缺乏合理利用
学校提供了科研经费、指导教师、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保障资源,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资源保障相对比较完善,但仍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如学生不熟悉经费报销程序,在经费报销方面消耗精力。学院虽有实践教学基地,但73.2%的学生表示只听说过,从未借助过基地开展科研训练项目。尤其对于管理类、艺术类学生来说,其科研训练实践不同于农科与工科学生,需要学校构建校内外相应的实践基地,以便学生利用,提升科研训练实践的质量。
3 提高科研训练实践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1)促进学科间合作,共建科研训练平台。实施科研训练计划要打破学科专业间的界限,鼓励不同学科之间开展合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应整合资源,建立有效协调制度,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年级进行组队。同时,学生也能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多赢。
(2)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学生理性参与。學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积极性较高,但多是在与学长的交流中得到零散的信息,对科研训练计划缺乏理性的系统认知。因此,学院可以在官网或官方公众号上开辟专栏对科研训练计划的意义、流程、成果等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还可以在实施项目之前,以导师或学科为单位,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交流,对科研训练计划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获得理性认知。
(3)加强协调,形成科学的培养体系。学院应协调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如制定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条例、评审条例,项目指南、创新学分实施细则等,建立科研训练计划的激励机制和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为科研训练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机制保障。此外,还需加强“四个结合”。一是将科研训练计划与培养方案相结合。将科研训练计划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并设置相应的创新学分。二是加强科研训练与课程的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的前沿方向和内容进行科研训练选题。三是引导学生将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在竞赛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收获科研成果,实现双赢。四是引导学生将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在完成毕业环节的各项内容的同时提高科研训练实践的质量。
(4)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继续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继续鼓励和引导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加入科研训练计划,并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科研训练实践基地。同时,构建灵活的配置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设立项目孵化基金,对优秀项目追加科研经费,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和项目成果的孵化。另外,加强对科研训练实践基地的宣传,进行明确详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芳,李培培.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实践思考[J].科技视界,2016(13):182.
[2] 谢纪美,康文雄.关于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经验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24-127.
[3] 郑逸芳,师硕,刘振滨.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实践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8(1):52-57.
[4] 刘谦,申天恩.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64-65.
[5] 李俊龙,侯怡,宋菲,张天保,吉东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激励策略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4):77-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15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