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MOOC背景下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医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医学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院校的课程中,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通识性公共课,与普通高校有共通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目前在线MOOC中计算机课程的设计,然后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提出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希望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4-0114-03
  收稿日期:2019-11-15
  基金项目: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G(18)13-E1-01);上海市卫生健康委2019年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2019HP77)作者简介:肖璐(1987—),女,湖北孝感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化。
  Briefly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XIAO Lu,DING Ying,CHEN Bo
  Abstract:W 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ability of students.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colleges,the computer foundation is a general public class,which has commonality with ordinary colleges,while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and the design of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hop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hanghai 201318,China)
  puter courses in online MooC.Then,tak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as an example,the design idea of com-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Computer Basis Course;Teaching Design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进人互联网+时代,互联和大数据无处不在,已经完全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数据处理的核心是计算,计算技术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科学基础,计算思维能力则是人人应该掌握和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数据量极大、数据类型种类繁多、数据量产生速度快,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的学生们掌握全方面的信息化技能和更高的信息化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在现代医疗和卫生的实践应用系统中,系统的管理依赖于不断获取的、有效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和医疗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用各类医疗管理应用系统有助于寻找信息、分析病患的各类档案资料,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是当代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在医学院校里,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必修的通识课程。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计算机课程是多数高校学生必修的通识公共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水平普遍低于理工类或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医学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差别比较大,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进人大学前,计算机知识基本是零水平。而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学生,在人学前已经有过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经历,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甚至具备一定的程序开发能力。针对这些基础不同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2.2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都认为计算机课程不重要或者无所谓,只要考试通过拿到学分即可。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是医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所以并不关心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者把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简单地当作一门工具来看待,认为这个工具很简单,即使不学习也会使用,或者等到需要用的时候也能快速学习上手。
  2.3 教材与医学专业关联度不高
  目前高校选用的计算机类教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内容主要涉及概述、系統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等,比较基础。但是现在医学信息化,如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omputer Aided Diagnosis)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实践中,而教材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还没有紧密衔接。
  2.4 课程结构单一   学校选用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主要都是应用基础操作的,学习的是操作使用的能力。但学生在掌握教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应该通过课程培养基本的计算思维的能力,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并没有把计算思维的培养当作课程的核心目标。
  2.5 效果评价机制单一
  现有的教学结构主要还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化。目前的计算机教学还不能更好的使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授课效果的评价主体主要还是上课教师,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通过试卷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评价机制缺乏个性化、多元化,不能完全客观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全面的了解。
  3 在线MOOC课程分析
  随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MOOC平台,利用MOOC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教学模式探索。在MOOC平台“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上均有高校的计算机类课程,有些课程是属于国家精品课程。下面是两大平台上的一些计算机类课程情况。
  “学堂在线”中,本文列出了四所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其中,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计算机》都是国家精品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和湖北大学的课程名称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ffice办公软件、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从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角度,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应用、数据存储、互联网、物联网、搜索引擎信息安全等。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该课程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切入点,强调“概念、系统和计算”。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
  “中国大学MOOC”中,本文列出了十二所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其中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之路》、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都是国家精品课程。
  通过两个平台中,不同高校的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多数高校均会设置的课程内容。在国家精品课程内容中,更多是重视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而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同时,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逐步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打下基础。
  4 校内课程分析
  本章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介绍计算机课程情况,上海健康医学院是一所新 合并的本科医学院校,由三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成,原来三所高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都是使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程教材,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两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以学生最终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为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7操作Office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网页制作、数据库应用技术、常用工具软件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操作指导。
  学校合并以后,仅有6名在编专职老师承担学校本科、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计算机课程应当根据学校最新的办学定位更新计算机课程的设计,原来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只是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没有完全与入校新生的基本技能相适应和匹配。学校合并以后,招生范围扩大,生源地分布广泛,导致人学新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的差距比以前更大。合并前的三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以老师教学为中心,老师上课讲,学生听和实践练习,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考虑,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5 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适应学校新的教学目标的总体设计,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设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为重点,向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为重点的方向转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前在线教育的环境下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教学现状,设计最新的课程结构体系。
  (1)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层次不同的情况,在入学之初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分层考试,根据学生考试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分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线上线下结合
  随着MOOC平台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MOOC平台中,有些高校的课程将MOOC中课程兑换线下的学分,对于MOOC平台中的众多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将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放到线上,学生可以反复查看学习,线下课程则主要是实,践和操作的教学内容。
  (3)结合专业特点
  目前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性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中没有体现医学特色,而医学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已经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即使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必要掌握基础的医学类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添加医学管理信息化的教学内容。
  (4)强化计算思维
  计算机课程在培养基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学习了基础的知识和概念以后,逐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
  6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线MOOC平台中,不同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前上海健康医学院的计算机课程设计情况,探索了学校作为一所组建合并的医学院校,根据新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目标,设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同时适应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2]丛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98-102+137.
  [3]李超,陈兴智,杨枢,王辅之.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2):109-110+112.
  [4]廖程静.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4):107-108.
  [5]耿方方,阮晓龙.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01-103.
  [6]胡珊珊,厉玉鹏.大数据时代医学院校智慧教育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3805):85-88.
  [7]王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6):30-33.
  [8]刘翠翠.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1):71-72.
  [9]彭玉忠,刘建明,滕文杰,王金才,刘桂花.医学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0):64-66.
  [通联编辑: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62140.htm